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初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6
核心提示:泥鳅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且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几年泥鳅养殖效益十分看好。
      泥鳅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且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几年泥鳅养殖效益十分看好。 
现将泥鳅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总结如下:
    1.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1.1场地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池底土质中性或微酸性,池塘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1.2池塘建造
    池塘面积33350m2,四周高出水面0.4m,池埂坡度60-70°,池深1-1.5m,池壁夯实,用水泥护坡,池底铺设腐植泥土0.2m左右,水深保持0.5-0.8m。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进水口高出水面0.2m,排水口设在鱼池底部,用PVC管接上并高出水面0.3m,排水时调节PVC管即可。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1.3放养前准备
    小规格泥鳅苗种放养前10d,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0.1m左右,每10m2用1kg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
    清塘3d后,加水深至0.3m,施基肥,每10m2水体施发酵鸡粪3kg。
    1.4苗种投放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5月,投苗密度为1500-2000尾/m2。养至3cm时,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60-80尾/m2。苗种投放前要先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失。放苗时盛苗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不能超过3℃。放苗时,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min,以使袋内外水温一致后打开尼龙袋,让泥鳅苗自行游到池塘中。
    1.5饲养管理
    前期培育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用经过发酵农家肥,少量多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水深控制在0.3m以内,透明度控制在0.2m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kg黄豆磨成15kg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
    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cm后,加深水位到0.5m。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食欲特别旺盛;水温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水温超过30℃或低于12℃,少投或停喂。
    1.6日常管理
    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防害防逃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2.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效益分析
    养殖场引进小规格泥鳅苗种后,通过技术咨询,认真落实各个环节,成功强化培育700万尾泥鳅鱼苗,苗种成活率为93%,鱼苗上市后售价为3500元/万尾,仅苗种产值可达10万元。通过养殖泥鳅池塘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泥鳅苗种的技术攻克将对我市大面积推广泥鳅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3.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探讨
    3.1.从试验结果发现,泥鳅苗种强化本地化培育是可行的,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2.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提高了泥鳅鱼苗下塘后成活率,并为本市养殖户提供购买方便、质量更优的苗种,促进了我市泥鳅产业的发展,填充了菜篮子工程,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41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