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固着类纤毛虫危害河蟹幼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1
核心提示: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的聚缩虫、钟虫和单缩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边缘各有一行纤毛。
病原

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的聚缩虫、钟虫和单缩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边缘各有一行纤毛。口沟末端进入细胞内,即为胞口,体内有一个带状大核,大核旁边有一个球形小核。有一个伸缩泡,一般位于虫体前部,另外,有位置和数目不定的颗粒形食物泡,虫体后端有柄,柄的基部附着在基物上。

危害

该病可危害河蟹幼体及成蟹,对幼苗池的河蟹幼体危害较大,该类纤毛虫随水流进入育苗池,即会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不死亡,也会影响其商品价值。该病流行水温在18℃~20℃,在盐度为3有机质多的水中最易发生。我国江苏、湖北、江西等省的蟹养殖区都有此病发现。

病征

固着类纤毛虫是共栖生物,附着在虾蟹生活史各个时期,附着在虾蟹的体表和附肢上以及成虾蟹的鳃、甚至眼睛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患病的虾蟹或幼体,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摄食能力降低、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脱壳,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诊断

外观见有绒毛状者,可以初步判断为此病。确诊必须从病灶处刮取一些附着物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看到树枝状倒钟形虫体,才能定为此病。

防治

预防:保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放养之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适量投饵;尽可能避免过多投饵沉积在水底。育苗用水除采取严格的砂虑和网滤外,可用10毫克/升~20毫克/升浓度漂白粉处理,处理一天即可正常使用。切断传播途径,卤虫卵用300毫克/升漂白粉处理1小时,冲洗干净至无味后入池孵化,育苗期投喂幼虫时可先镜检,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可用50℃~60℃热水将卤虫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

治疗:如果虾蟹或其幼体上共栖的纤毛虫数量不多时不必治疗,如果固着类纤毛虫数量多时,应及时治疗。养成定期对疾病的防治,可用茶子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毫克/升~15毫克/升,在虾蟹脱壳后大规模换水。用5毫克/升~10毫克/升的甲醛溶夜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第一期至第二期蚤状幼体上固着类纤毛虫,可用50毫克/升甲醛和30毫克/升新洁尔灭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将剩余溶液排出)。杀灭河蟹二期后蚤状幼体的固着类纤毛虫,可用35毫克/升的制霉菌素药浴2.5小时以上,24小时后换水。被腹管虫和间隙虫侵害的发病池,用3毫克/升的硫酸辛全池泼洒。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781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