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草鱼常见病的判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5
核心提示: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

 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3.流行及危害: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鱼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往往造成大批草鱼种死亡;流行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1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

4.防治方法:⑴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⑵在鱼种放养时可用30毫克/升~50毫克/升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浸浴15分钟~20分钟。⑶用清热散预防:鱼每1公斤体重0.2克(按5%投饵量计,每1公斤饲料用本品4.0克),连用1天~2天。治疗:鱼每1公斤体重0.3克~0.4克(按5%投饵量计,每1公斤饲料用本品6.0克~8.0克),连用7天。

细菌性烂鳃病

1.病原:柱状嗜纤维菌。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上黏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时,鳃丝未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3.流行及危害: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4.防治方法:(1)采用漂白粉100克~150克和等量的干沙子装入用60目的筛绢做成的网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只~4只,连续治疗3天~5天。⑵鱼种放养时用10毫克/升~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10分钟。⑶用烂鳃灵散拌饵投喂,每1公斤体重1克(按5%投饵量计,每1公斤饲料用本品20克),1日1次,连用3日。

细菌性肠炎病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2.症状: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腹部膨胀,肛门突出、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打开病鱼的腹腔,可见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

3.流行及危害:危害鱼种至成鱼;全年都可发生,流行季节为4月~9月。

4.防治方法:(1)采用漂白粉100克~150克和等量的干沙子装入用60目的筛绢做成的网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只~4只,连续治疗3天~5天。(2)用大蒜头每1公斤体重10克~30克捣烂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每1公斤体重0.2克,拌饵投喂,1日1次,连用4日~6日。(3)用土霉素每1公斤体重50毫克,拌饵投喂,1日1次,连用4日~6日。

赤皮病

1.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2.症状: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有的部分鳞片脱落;头部颜色明显变深;鳍条末端腐烂、散开,鳍基部发红;肠道无食,肠壁充血发炎,肠腔中充满黏液。

3.流行及危害:当鱼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4.防治方法:(1)在扦捕、搬运、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2)鱼种放养时用10毫克/升~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30分钟,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10分钟。(3)采用漂白粉100克~150克和等量的干沙子装入用60目的筛绢做成的网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只~4只,连续治疗3天~5天。(4)用穿心莲末拌饵投喂,鱼每1公斤体重10克~20克(按5%投饵量计,每1公斤饲料用本品200克~400克),连服3天~5天。(5)用青霉素软膏涂抹受伤鱼体。

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此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3.流行及危害:小瓜虫对草鱼从鱼苗到成鱼都可寄生,但以对当年鱼种危害最为严重,不论在何种饲养水域均能感染发病。水温为15℃~25℃时流行,会出现鱼种暴亡现象。

4.防治方法:(1)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可减少此病的发生。(2)用福尔马林60毫克/升~80毫克/升浸泡鱼种10分钟~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

车轮虫病

1.病原:车轮虫。

2.症状:病鱼消瘦发黑,严重者,鱼鳍边缘、吻端有轻度蛀烂而呈白翳状。镜检鱼鳃、鱼鳍及体表粘液,能看到病原体。

3.流行及危害:车轮虫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月~8月,主要危害鱼苗鱼种。

4.防治方法:(1)用8毫克/升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30分钟。(2)采用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装入用小网目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布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只~4只,连续治疗3天~5天。

指环虫病

1.病原:指环虫。

2.症状:指环虫在鳃丝的任何部位都可寄生。大量感染后,翻开鳃盖可见鳃上有白色的小片状物,并有蠕动感。病鱼的鳃通常粘液增多,有局部或全部贫血现象。

3.流行及危害:本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流行于春、秋两季,适宜温度为20℃~25℃。大量寄生可使苗种大批死亡。

4.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时用10毫克/升~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溶液药浴15分钟~20分钟。(2)采用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装入用小网目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布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只~4只,连续治疗3天~5天。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草鱼 常见病 判断 防治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49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