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水体载鱼量。目前部分池塘由于多年没有清淤,池堤塌陷、底淤较多(有的深达0.6~0.7m以上)、塘口变浅,水体空间相对降低,有的水深仅1.2m左右,影响了水体载鱼量。存在易浮头、易发病、产量低等问题,制约着渔业经济的发展。一旦提高亩放养量,夏季极易浮头,易死鱼。只有清除过多的底淤,拓宽生存空间,提高单位面积放养量,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2、减少病害隐患。池塘淤泥层一般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它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肥度的作用;过多易恶化水质,易缺氧,易发病。底层淤泥多,其中有机质也多,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又大量繁殖,其分解作用,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对鱼类生长不利。再就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强,病菌易于大量繁殖,同时在不良环境中,鱼体抵抗力减弱,易发生疾病。当天气闷热,突然降雷阵雨,或出现强对流天气,温度变化幅度大于3~5℃时,淤泥多的池塘易缺氧、泛塘、易暴发疾病。通过清淤,提供良好环境,可减少病害隐患。
3、改良底质,预防疾病。在清淤的同时,采取冰冻、日晒,或施生石灰法杀菌消毒,改良底质,预防疾病。排干池水,让池底充分接受风吹日晒和冰冻,可杀死许多害虫和细菌,促进淤泥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为改善水环境创造了条件。清塘药物首选生石灰,剂量:75~120kg/亩(干法)。若不用生石灰,一般建议补施适量生石灰(20kg左右/亩)加以改良。生石灰作用如下:⑴当PH=11时,能有效杀灭潜藏和繁殖生长在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病原菌、对鱼类有害的昆虫及其幼虫等。⑵可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使池水保持适宜的酸碱度。⑶提供钙质,促进淤泥中被固定的营养盐的释放,增加池水肥度。⑷鱼类生长需适宜的碱度、硬度,通过施生石灰,可提高水体的碱度和硬度,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