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黄颡鱼土池发花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2
核心提示: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昂刺等,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是我国的野生经济鱼类,通常个体在30-100g,最大个体可达 250g以上。

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昂刺等,隶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是我国的野生经济鱼类,通常个体在30-100g,最大个体可达 250g以上。该鱼体表光滑无鳞,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历来被认为是优质高档鱼类,有较大的养殖前途和极大的经济价值。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但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的是黄颡鱼鱼苗发花成活率较低,限制了黄颡鱼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如何提高黄颡鱼发花成活率是目前黄颡鱼养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发花总结,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有利于提高发花率。

1、池塘的准备

1.1  池塘的选择

黄颡鱼发花池应选择面积在1-1.5亩,水深能达到1.5m,池埂坡比在1:3到1:3.5,不渗漏,不串漏,池底平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过大水质不易控制,管理、引食、驯化也极不方便,池埂坡比过小不宜黄颡鱼幼鱼的栖息。

1.2  清池消毒、进水

池塘选好后,在放苗前7-10天,抽干池水,彻底消毒、清野,每亩用漂白粉10-15kg化成水全池泼洒,包括池埂的坡面也必须洒到,残渣不可留在池中必须清除倒掉。池清好后在池的一角底部挖一只2m×2m×0.5m的坑,为今后干池,捕捞鱼种做准备。清池后翼日即可进水。进水时进水口要用80目筛绢做成的口袋进行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及其卵的进入。初次进水在50-60cm即可,不宜讨深,有利于培养水质及天然的饵料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待鱼苗下池后再逐步加深池水。

1.3  施基肥培养天然饵料

在自然的情况下黄颡鱼鱼苗人池到全长3cm时的摄食对象是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因此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应遵循其自然规律,在鱼苗下池前必须施足基肥培养营养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鱼苗一旦下池便可及时充分捕食到适合的天然饵料,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为了保证鱼苗下池后能得到更充分的摄食,在鱼苗下池前3天还必须全池泼洒豆浆,每亩池每天用干黄豆1-1.5kg泡开后磨成豆浆全池泼洒。

1.4  放抱卵青虾

黄颡鱼发花池每亩放抱卵青虾2—3kg,抱卵青虾放在用聚乙烯网布做的网箱中,产卵后幼体可以通过网眼直接进入池中,各个阶段的青虾正好为黄颡鱼所捕食,有利于促进鱼体的快速过长。要及时取出产后亲虾及死虾,防止过分耗氧及败坏水质。

1.5  种植水草

黄颡鱼相对有喜暗怕光、栖息在附着物上的习性,因此在发花池中要种植或移植一定量的水草,有利于遮光及栖息,水草以水花生为好,遮光及栖息效果好,移植也容易,但移植的面积不能超过总水面的四分之一,多余的水草要及时捞出,防止覆盖水面造成缺氧。移植水草时水草要清洗干净,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类及其卵随水草进入池塘,清洗后的水草要用高锰酸钾液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再 移人池中,固定好。

2、鱼苗下池

2.1  下池鱼苗规格

由于受繁殖单位的条件限制,一般外购鱼苗规格较小,购回苗后首先要在小水泥池或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2-3天,规格达1.2cm以上(最好达1.5cm左右)后再放人土池中进行发花,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2.2下池方法

黄颡鱼苗下池要选择晴天的上午9点钟左右进行,因为黄颡鱼出苗阶段气温较高,而上午9点钟气温尚可,水中的氧气状况逐步好转,此时下苗有利于苗对水温等环境的适应,活力也较强。下苗时一定要把苗散开放,不能让其有堆集的现象,否则会造成大批量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发花的成活率。

2.3放养密度

黄颡鱼发花放养密度要比其它常规鱼类要小,通常每亩放养1.5cm左右的苗种8万尾左右即可;密度过大反而对发花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3、饲养管理

3.1投饲

鱼苗下池后,每天要及时泼洒豆浆,培养天然浮游生物,同时坚持每天捞取一定的浮游生物放人池塘中,尤其是捞取一定量的轮虫、枝角类,补充原池塘中浮游生物的不足,使鱼苗始终处于能得到充分摄食的状态,能快速生长,此项工作一直维持一周左右时间。

3.2驯化

鱼苗下池3天后即可开始进行驯化。首先每亩池选择10个左右投饵点进行定点投饵,用鱼糜或甲鱼料、鳗鱼料做成团状,每天下午4点钟以后投在离水面40cm 左右的投饵点上。4天后减少一个投饵点,以后每隔3-4天减少一个投饵点,直至最终剩余两个投饵点,搭建好食台,改每日一次投喂为两次投喂。食台一定要落底水面40cm左右,有利于黄颡鱼的摄食。鱼苗最终驯化成集中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及防病、治病。

3.3水质管理

鱼苗下池后4-5天,水质会出现老化,这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每次加水lOcm左右,每隔5-7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均要进行过滤,加水后若水质过淡要及时追肥,保持水质肥活爽、力保透明度在25-30cm。及时做好增氧工作,防止因缺氧浮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鱼病的防治

黄颡鱼在幼鱼阶段体质相对较弱,对于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喂养时在饲料中加入广谱性抗菌药或抗生素类药物效果较好,一旦发现生病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3.5巡塘

每天巡塘2-3次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巡塘注意观察水质情况。鱼类活动状况、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摄食状况及时调整日投饵量、及时注水、增氧。及时捞出残饵、杂物和多余的水草,严格控制水草的过分生长。

3.6分池或出售

当鱼体长至3cm以上时要及时进行分池养殖或出售,否则会影响到鱼体的进一步生长,不利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黄颡鱼 土池 发花 技术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258 second(s), 171 queries, Memory 1.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