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鱼类越冬的安全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28
 养殖鱼类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保证鱼种和亲鱼的安全越冬是养鱼副业的关键问题,所以要确定正确的养鱼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鱼类越冬的安全措施,随各地具体条件以及当地历年越冬经验和发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越冬措施。现将各地在鱼类安全越冬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综合归纳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越冬鱼类的体质,提高其越冬能力

    1、提高肥满度,在越冬前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  越冬前一个月的饲养是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叫做“育肥期”,搞好“育肥期”的饲养,鱼类安全越冬就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越冬前应一直喂到鱼停食为止。

    2、选择和培育耐寒的优良品种  高寒地区要有计划的选择和培育能适应寒冷环境条件的越冬能力较强的品种。

    3、严格遵守检疫和消毒措施,保证越冬鱼类体健无伤  越冬前要加强检疫工作,对不符合越冬要求的鱼均应另行处理。规格小,体质弱的鱼种,不应放入流水或敌害较多的越冬水域,入越冬池时,都要进行药物消毒,以防在越冬期鱼病蔓延成灾。

    4、出池、入池及运输时,要细心操作,尽力避免损伤。

    二、改善鱼类越冬的环境条件,提高越冬成活率

    1、慎重选择越冬水域  底质淤泥要少,保水力强易扑捞,有水源,水深1.5米以上,水质适合越冬条件。

    2、改善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条件  对止水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一定要随时进行清扫,维持明冰,对生物增氧起积极作用。

    三、合理安排鱼类安全越冬

    决定越冬单位水体的放鱼量,主要依据冰封期的长短、水中溶氧量;鱼的种类和个体大小;越冬有效水面大小以及管理措施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越冬池的渗水情况,其他耗氧因子以及所能采取的补水、补氧条件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根据黑龙江省鱼类越冬的实践,提供鱼类越冬密度的经验数字供参考:

    1、流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以上,密度为0.5—1.0kg/立方米。

    2、有补水条件的止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0.5kg/立方米。

    3、无补水条件的止水越冬池,在缺氧时可有效采取补氧措施,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200—300g/立方米。

    4、温室越冬,一般密度为3—5kg/立方米。

    各地在安排越冬密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凡有条件的地方,亲鱼、鱼种以及不同的鱼类,最好是分别进行越冬,以便分别采取不同越冬措施。

    关于越冬放养的时间,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四、加强鱼类越冬期间的管理工作

    越冬是养鱼在冬季的中心工作,必须认真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工作,专人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

    1、在整个鱼类越冬期间,必须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加强专人管理,特别重要的是,要经常对越冬池的水质进行监测,随时掌握水量及溶氧变化。正常时水是澄清无色或淡黄色,无味,当水的颜色逐渐变成青色或黑褐色时,水质混浊并有腥臭气味,就是水质变坏的征兆,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水、补氧措施。

    2、要经常测定水深和冰厚,特别是止水越冬池,发现水位下降严重时,就应及时补注新水。

    3、在越冬的初期或末期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投喂。

    4、对于越冬池的堤坝、拦鱼箔、注排水口和阐门等处,要每日检查,发现有损坏或漏水处,要及时处理。在整个越冬期要尽量保持流量稳定,不是因缺氧或治病的需要,一般不要随便改变水流量,大幅度的流量变化对鱼的越冬是不利的。

    5、越冬场冰面要禁止车、马、行人经常走动,在越冬场附近不宜放炮,以免震死鱼类。

    6、防止一切污水流入越冬池。

    五、缩短越冬时间

    鱼类越冬成活率与越冬的时间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应尽可能缩短越冬期,晚入池,早出池,凡不能及时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70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