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高盐度井水兑淡水养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4-07

    目前海水污染仍未解除,直接制约了养虾业的发展,利用高盐度井水、渗水养殖方式,是养虾业处于低谷时期的新型养殖模式。山东沾化县利用渗水养殖中国对虾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扩大养殖面积,利用高盐度井水兑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现简述如下。  

  一、养殖设施
  1.池塘条件:养虾池五口,总面积15亩,池塘可纳水深度2.2米,水体2.2万立方。  

  2.打渗水井一眼(深40米),井水盐度46‰,做为咸水水源,淡水利用当地沟渠、黄河水、雨水,按照对虾生长的不同阶段兑成13~28‰的咸水做为养虾用水。  

  3.养虾池配有叶轮式增氧机9台,进、排水用4?潜水泵一台,8?离心泵2台,收虾网具一批。  

  二、主要技术管理措施
  1.虾池清淤、消毒:4月初进行彻底清池消毒,将池底大部分淤泥20cm推至坝外,,清池后,进淡水10cm,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亩用量100kg,三天后将水排干,再进淡水40cm,进行第二次消毒,亩用生石灰50kg,消毒5天后排出池水。  

  2.进水:经消毒后的养虾池,进淡水时,需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有害杂鱼、蛆虾和敌害生物的卵,然后根据放苗所要求的盐度提取井水混合池水。  

  3.水质条件:勾兑的养虾用水经测试盐度为15~20‰以上,PH为7.8~8.6,水质透明度为30~50cm,氨氮含量0.6mg/l以下。  

  4.培育基础饵料:池塘在放苗前必须培养基础饵料,在整个对虾养成期间先后三次施肥肥水,共施用尿素36kg,氯化钾2000kg,二铵4kg,在放苗前10天亩施尿素0.5kg,氯化钾67kg,第二次在放苗后6月上旬,亩施尿素0.4kg,二铵个别池施用4kg,第三次亩施尿素0.3kg(7月上旬),使池水保持黄褐或浅褐色。  

  5.放苗:放苗水深100cm,盐度25‰,PH值8.6,透明度45cm。亩放苗3万尾,共放苗45万尾。平均体长0.6cm,苗种来自黄骅繁育场,经黄海水产研究所取样检测确认为无病毒苗种。  
  6.投饵:放苗后三天开始投喂蛋黄一周。整个养殖过程中控制投饵,以每次投饵1小时后检查50%饱胃为合适。严格把关饵料质量。按体长投喂不同型号的配合饲料,体长4cm前投喂1号饲料,日投喂三次,4~7cm日投喂4次,7cm以后日投喂5次。整个养成期,共投配合饵料2500kg,饵料系数0.83。  

  7.添加水:从放苗到6月底,试验池只添加水,不排水。如果所在地区少雨,淡水水源缺乏(无蓄水池),每下一次雨添加10~20cm,视淡水添加量再适量注入井水(咸水),开动增氧机,达到充分曝气、池水盐度混合均匀的目的。  

  8.由于高密度养殖,根据天气进行增氧,6月中旬开增氧机,每次开机1~3小时;7~9月的中后期增氧两次,开机时间为5~9小时,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开机时间。在阴雨、无风、低气压、对虾脱皮时、虾池进水时、泼洒药物时、发现浮头时及时开启增氧机。由于开机及时,解除对虾浮头12次之多。  
  9.虾病防治:从对虾体长4cm开始,每10~15天用药物对池水进行消毒一次,消毒用药有生石灰、沸石粉、二氧化氯、高锰酸钾及其它副作用小的水质消毒剂。进入8月中旬、下旬对虾生长缓慢,个别患有“聚缩虫病”,多次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控制了虾病的蔓延。  

  10.检测:养虾池建立管理档案,专人检测、记录。每日测二次水温,观看水色,每5天测一次PH值,兑水、进水前后检测盐度、透明度及PH值,每10天测量一次对虾的体长和成活率。随时观察对虾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效益分析
  五口养虾池去年5月23日放苗至9月12日开始出池,一直未发现流行性虾病。总产对虾3125kg,单产175kg,平均体长12cm,成活率62%。产值12.5万元,开支5.3万元,效益7.2万元,亩效益4800元,开支中苗种费0.9万元,水电费0.45万元,饵料费2.0万元,药费0.07万元,虾池折旧费0.3万元,设备折旧费0.3万元,其他费用0.75万元。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642 second(s), 140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