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鱼鳃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5-18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鱼病,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有时弯成圆形、半圆形、V形、Y形。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菌体长短很不一致,大多长2~24微米,个别长37微米,宽0.8微米。菌体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
病症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流行情况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装入100克漂白粉。第
2天换药以前,将篓内的漂白粉渣洗净。连续挂3天。
(3)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2.鳃霉病
病原 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生长在鳃小片的组织,菌丝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径为7.4~9.6微米,平均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的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的直径为4.8~8.4微米。
病症 
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
流行情况 
现已发现鳃霉病的地区有两广、两湖、江浙、上海及辽宁等地。鲮鱼种对此病最为敏感,发病率可达70%~80%以上,且死亡率很高。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鳃霉病的流行,除地理条件以外,池塘的水质状况是主要因素,一般都是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又脏又臭的池塘,最易流行鳃霉病。鳃霉病的发生,在广东与采用茶粕清塘和用大草培水的培育苗种方法有关,因为大草在池中发酵腐烂,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所以池中容易爆发鳃霉病。防治方法
(1)经常保持池水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2)鱼苗鱼种培育池要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法,用生石灰清塘代替茶粕清塘,可以预防鳃霉病的发生。
(3)发病鱼池立即冲注新水。
(4)每立方米水用l克漂白粉全池遍洒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038 second(s), 233 queries, Memory 1.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