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其他经济型动物 » 正文

蜜蜂螺原体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26
核心提示:一、病原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 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


    一、病原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

    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色,后肠有的充满稀黄色粪便,有的充满混浊水状液。

    三、流行特点

    1、地理分布:蜜蜂螺原体病分布较为广泛。调查表明,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较轻。在浙江一带,春季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在华北一带,发病高峰期为6~7月份。(2)传播途径:用饲喂和微量注射法接种蜜蜂螺原体,均可使健康蜂患病,证明该病是通过消化道侵入蜂体引起蜜蜂死亡的。在蜂群内,被污染的饲料和蜂具是该病的传染源。据国外报道,从植物花上也分离到蜜蜂螺原体,证明花螺原体对蜜蜂有致病性。(3)该病与其他病害的相关性:蜜蜂螺原体单独感染蜜蜂发病的较少见,而常与其他病害如孢子虫病、麻痹病等混合发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因此,在防治时,应采取综合措施。

    四、防治方法

    室内测定表明,蜜蜂螺原体对抗生素类药物敏感,但由于该病通常与孢子虫病、病毒病混合感染,因此只用抗生素防治效果较差,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预防。发病初期,再根据病原种类应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

    2、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贮备,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春季注意对蜂群保温并做到通气良好,以防止巢内湿度过大,秋季对巢脾和蜂具进行消毒

    3、选育抗病蜂种: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保持蜂群群势,增强抗病力,更换陈旧巢脾和老弱蜂王。

 

 
分享:
关键词: 蜜蜂 原体病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780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