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选择
野生树莓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南、华北均有分布,但未经择优驯化而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现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如从美国引进的黑树莓、红树莓等品种。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定植时期 树莓春秋均可定植,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初,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栽植。秋栽可在10月上旬进行,秋栽苗木失水少,栽后易成活。大部分地区以秋季定植为主。
2.2 定植方法 平地栽植南北为行,坡地栽植横向为行,株距0.8~1.0m,行距2.0~2.5m,亩定植330~440株。定植前进行适当修根,并将苗木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根系吸足水分,栽时根部蘸满泥浆,可提高幼苗成活率。定植时每株需施优质粪肥10kg以上。
2.3 立架与引缚 每行树莓设立一排水泥支柱,水泥柱厚宽各为10~15cm,长为2.3~2.5m,每隔5~8m埋一根,埋入地下深度约0.5~0.7m,在支柱上每隔40~50cm拉一道10号的铁丝,将修剪过的2年生枝条(结果母枝)逐一引缚到支柱的铁丝上形成扇面,枝条间距10~15cm。当年新梢任其自由生长,待结果母枝结完果,经剪除之后,再将新梢酌情引缚到铁丝上。
2.4 整枝修剪 树莓有旺盛的生长力,结果枝基部每年抽生大量的基生枝,每伸长可达2~5m,绑架枝条上抽生的结果枝如不合理修剪,易造成光照不足、果实小、品质差、产量低。修剪分春剪、夏剪、秋剪。春剪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枝条绑架后、展叶前进行,疏除病枝、伤枝、冻枝、抽干枝,截短枝梢,再依据枝条的强弱,适当剪留;对绑架好的枝条梢部进行短截,距地表剪留1.3~1.8m高即可,上部铁丝以外枝条的长度不能超过20cm;剪枝密度每株保留6~8个枝,最多不要超过10个。夏剪在5月中至6月初基生枝全部萌发后,枝条伸长到30~40cm时进行,主要对基生枝修剪,修剪原则是留强去弱,修剪的剪口与地面越近越好,对枝条稀疏的植株可进行摘心10cm左右,促进侧芽萌发分枝,增加枝量。秋剪首先是对结果母枝的剪除,其次是对当年基生枝条短截,即休眠期修剪。一般7~8月中旬果实采收结束后,立即齐地面剪除结果母枝,要注意保护好当年基生枝;休眠期修剪是在入冬埋土防寒前,对基生枝进行的梢部截短,华北地区一般在10月中旬进行,短截时从地面算起保留1.3~1.8m长的枝条为宜,剪后用绳将枝条扰起,防止植株分散、倒伏,相互磨擦损伤表皮。
2.5 肥水管理 树莓繁殖性强、生长快、需肥量大,应加强肥水管理。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第一次在4月中旬~5月上旬树莓上架后施入,第二次早秋时施入,距植株基部40~60cm,挖坑或开沟施肥,一般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4~5吨。追肥一般分三个时期进行,第一次追肥在开花后至幼果形成期(6月中旬~7月初),以氮肥为主,667平方米施尿素50kg,以促进基生枝的生长和果实的膨大;第二次追肥在基生枝第二次旺盛生长期(7月下旬~8月中旬),此期以磷、钾肥为主,667平方米施硫酸钾复合肥30kg,以利于基生枝后期生长更加充实;第三次追肥应结合早秋施基肥一同施入,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25kg。灌水可结合每次施肥进行,在果实膨大到成熟期要加大浇水量,此期气温高,应在早晚进行灌水;越冬埋土防寒前灌封冻水,既可提高根系的抗寒力,还可防止来年早春干旱。
2.6 中耕除草 4月中旬~5月上旬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以10~12cm为宜,铲除地上杂草,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第二次于5月下旬~6月中旬进行,深度20cm左右,将地下部分蘖根切断,减少养分消耗;6月中旬~6月下旬如天气干旱,可结合灌水进行第三次浅松土,深度10cm左右,以利保墒;果实采收结束后如果土壤板结,再进行两次中耕,深度10~15cm,以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发育。
2.7 适时采收 树莓果实的成熟期不一,采收可分期进行。采收前,先做好果盒准备,容器不要过大,避免果实相互挤压破碎。一般每隔一天采收一次,采后的果实应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
3、 防寒越冬
树莓地上部枝条在冬季易失水而死,因此,北方地区必须埋土防寒越冬,通常在11月上中旬进行。先将树莓沿行向一个方向顺直压倒,并对其进行捆绑,每株基生枝压倒前,先在其基弯曲处堆好枕土,防止压倒及埋土负重后基部折断。应在距植株1m处取土,以免伤根,埋土时先在基生枝两侧培土,要边培土边拍实。翌年春再撤土解捆,将母枝上架固定。
4、 病虫害防治
树莓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和百粉病,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往根部浇灌;白粉病可于早春发芽前、开花后及幼果期三个关键点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柳蝙蝠蛾、树莓穿孔蛾和蚜虫,柳蝙蝠蛾和树莓穿孔蛾可于5月初至6月上旬初龄幼虫活动期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蚜虫主要抓三个关键用药时期,即幼虫从卵虫孵化转移到开放的芽上时,开花前出现蚜虫迁移时,收获后尚有蚜虫时,可用2.5%扑虱蚜乳油2000倍液和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