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茎茴香是伞形花科茴香属茴香种的一个变种,原产意大利南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西亚。由叶鞘基部层层抱合形成扁球形的脆嫩“球茎”,可用于炒食和凉拌,嫩叶用于做馅。含有特殊的香辛味,可增进食欲,具有温肝胃、暖胃气、散寒结的保健功能,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近几年在大中城市郊区少量种植,用于宾馆、饭店和节日装箱礼品菜,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1 植物学特征 为浅根系蔬菜,须根较多,比叶用茴香的根稍深,根群分布在距地表7一10cm土壤中,横向分布范围仅20cm左右,吸收面积小;茎短缩为“球茎”,高和宽为10cm左右,厚6 cm左右;叶片2一4回羽状深裂,裂片丝状、光滑;复伞形花序,花金黄色。双悬果,长椭圆形,灰白色,种子千粒重3g左右。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温度:喜冷凉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广,耐寒、耐热性均较强,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16一23℃,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5一20℃,超过28℃时生长不良。 2.2 光照:生长期需充足的光照,尤其是“球茎”膨大期,阴天和田间郁闭对膨大有影响。
2.3 土壤营养: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喜欢疏松、肥沃、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砂壤土,吸取养分全面且较多,应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苗期不能适应土壤中过高的肥料浓度,“球茎”膨大期需肥量大,其中对氮、钾更为迫切。
2.4 水分:因原产地气候湿润,所以在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严格,尤其在苗期和“球茎”膨大期,土壤应保持湿润,不宜干旱,较大的空气湿度利于生长,并使“球茎”脆嫩品质好,但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则会引起幼苗徒长,易发生猝倒病、菌核病;如“球茎”膨大期浇水不当,土壤及空气湿度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容易造成“球茎”外层裂开。一般空气湿度以60%一70%为宜,土壤湿度以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为好。
3 品种类型 种子多从国外引进或国内繁育,根据“球茎”的形状可分为两种类型。
3.1 扁球形类型:叶色绿,植株生长旺盛,叶鞘基部膨大呈扁球形,淡绿色,外层叶鞘较直立,左右两侧短缩茎明显,外部叶鞘不贴地面,球茎偏小,单球质量300一500g。前期从荷兰和意大利引进的两个品种均属这种类型,抗病性较强,早熟,适宜密植。保护地、露地均可种植。
3.2 圆球形类型:株高、叶色与扁球形差异不大。“球茎”紧实,颜色偏白,外形似拳头,叶鞘短缩明显,抱合极紧,不仅向左右两侧膨大,而且前后也明显膨大,外侧叶鞘贴近地面,遇低温易发生菌核病。球较大,单球质量500一1000g,适宜在保护地种植,密度不宜过大。由法国引进的楷模F1属于这种类型。
4 栽培季节 江南地区以秋播露地栽培为主,东北地区春播露地和春、秋保护地均可种植,华北地区春、秋露地,保护地均可种植。
5 栽培技术
5.1 育苗:每667平方米需苗床15平方米,用种量:进口杂交一代种子40g左右或国内繁育种子100一120g。播前晒种6一8h(小时),用手轻搓后浸种20一24h(小时),放在21℃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次,6d(天)左右出芽后播种。用128穴的穴盘或6cm x 6cm规格的营养钵育苗,以草炭、硅石为基质。播种后覆土1cm厚,出苗后调节好温度和湿度,夏秋季防止温度过高以免茎叶徒长。植株5一6片叶,株高20 cm时即可定植。
5.2 施肥与定植:耕地前每667平方米施人腐熟细碎有机肥3000kg左右。将地整平整细后做成长8m、宽80一90cm的瓦垄高畦,畦背宽40一50cm,畦沟宽40 cm。最好铺地膜并安装滴灌设备。在畦背边缘定植两行,平均行距40一45cm,株距30一40cm,每667平方米栽5000株左右。定植时注意不要散佗,避免伤根。定植后及时浇水。
5.3 田间管理:定植后保持温度白天25一28℃,夜间15一20℃;茎叶生长期白天20一25℃,夜间10一12℃;“球茎”膨大期白天18一25℃,夜间10℃。 定植后3一4d(天)浇缓苗水,不宜过大,缓苗后中耕蹲苗10d(天)左右,以促进根系生长。“球茎”开始膨大至收获前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球茎”开始膨大时追第l次肥,过15d(天)左右再追两次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穴施“一特”牌活性有机肥100kg或N、P、K三元复合肥15kg,结合浇水进行。保护地种植防止室内湿度过大,在早晨和盖席前应通风,天气较热的4月和10月采用上、下两道风口放风,寒冷的冬季采用上风口放风,以避免病害发生,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当“球茎”厚度达6cm以上,质量达0.3kg以上时即可采收,将整株拔出,用利刀将根削去,留5cm长叶柄,包装后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