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蔬菜青枯病的病原是青枯假单胞菌,是一种寄生在维管束的植物病原细菌。病菌可随病残体、带菌肥料和田间的其他感病寄主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很长时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土壤耕作和昆虫等在田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导管内寄生,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使导管堵塞、褐变,造成植株萎蔫。高温、高湿、多雨是诱使青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雨后转晴,太阳暴晒,土温升高,气温达30-37℃,最有利于青枯病流行。栽培方面如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条件差、地下害虫多、土壤偏酸、与茄科或其他寄主连作,发病均较重。
茄科蔬菜青枯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病害,宜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控病措施为主,适当结合施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连作,最好与水稻轮作1年以上。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高畦深沟植菜。适当施用石灰提高土壤酸碱度,调整播种期,春植番茄可适当早播种,秋植番茄适当推迟播种,使开花结果的感病阶段避开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的季节。田间发现早期病株立即拔除并施石灰消毒。病区可用药剂作预防性喷浇,常用药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氧氯化铜悬浮剂、可杀得、络氨铜等,另外还有铜高尚、克菌康(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噻森铜、叶枯唑以及一些生防菌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田间发病后施药,效果较差。宜在定植时结合浇定根水用药液灌浇一次,10天后再浇一次,连续浇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