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夏季应预防高温引发水稻减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7
核心提示: 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双季早稻都在6月下旬到7月初抽穗扬花,7月是其灌浆成熟时期。此时梅雨已过,炎热伏旱季节初临,如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北挺西伸以后稳定控制这一带,就会出现烈日当空,晴热干燥的天气,最高气温往往超过35℃以上,严重影响早稻的结实,因空秕率明显增多而使早稻减产。
      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双季早稻都在6月下旬到7月初抽穗扬花,7月是其灌浆成熟时期。此时梅雨已过,炎热伏旱季节初临,如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北挺西伸以后稳定控制这一带,就会出现烈日当空,晴热干燥的天气,最高气温往往超过35℃以上,严重影响早稻的结实,因空秕率明显增多而使早稻减产。

高温不实

水稻开花、受精、灌浆的最适温度为25—30℃。当最高气温上升到33℃(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以上时,水稻群体穗部的温度一般还要高出1℃以上,高温对水稻开花期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正处于尚未开花或虽开花结束但子房体尚未伸长的颖花受精过程遭到破坏,使柱头粘液干涸,甚至失水萎缩,花粉难于附着在柱头上,柱头上花粉发芽不良,或者因温度过高使花药开裂不良甚至闭颖不开等,最终形成空粒,出现“高温不实”现象。

高温伤害以盛花前一天的穗子为最重。高温离开花时间越近,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伤害就越严重。但高温对已经受精。子房体已经伸长的颖花,由于它的抗热性能已大大地提高,多数都能成为实粒。

高温逼热

水稻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2/3来自抽穗之后的光合产物。当日平均气温在21—28℃,昼夜温差在8—10℃时,有利于灌浆。水稻在开花后7—16天灌浆速度最快,积累干物质占籽粒重的85%左右。如果此时遇到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会造成根系早衰,叶片功能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缩短了光合产物的接纳期,使成熟期缩短,灌浆不饱满,干粒重下降,同时却增加了植株呼吸强度,消耗较多的有机物质,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叶温增高,也会加强蒸腾失水,破坏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削弱籽粒灌浆能力,促使籽粒在尚未达到饱满时就很快成熟,造成瘪粒。这就是所谓有“高温逼熟”现象。

早稻开花期高温伤害的防御方法,以喷灌最为有效,能显著降温和增湿。据各地试验,喷灌一次以后,田间气温可迅速下降2—5℃,相对湿度增加10-20%,喷灌可降低空批率约2—6%。每天喷灌时间,应选择在盛花之后,最高气温出现之前,一般在11—13时进行为宜。从始穗期起到齐穗期止,只要有高温干燥天气出现,就每天都喷。

缺乏喷灌条件但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利用夏季白天水温比气温低的特点,采用日灌夜排措施以降温增湿。据试验,灌水时间以午前为宜,田间灌水5厘米左右深度就可以降低田间气温1℃左右,增加相对湿度5-15%,从而提高结实率5%左右。但日灌夜排措施对于疯长、泥烂或已发病的稻田,是不宜采用的。

防止早稻抽穗至黄熟期的高温逼熟现象,减少空批率,要求7月份的平均气温愈近22℃愈好,夜间温度要偏低,因此水浆管理一般适宜潮潮清,田间不留宿水,遇上日最高气温大于35℃(日平均气温大于29℃)的高温日,也要于中午前后采取喷灌等措施降温增湿。

相关阅读:高温防御措施

(1)加强灌浆至成熟期间的水浆管理,支持乳熟期浅水勤灌,蜡熟期干干湿湿,断水不宜过早,保证收获时秆青籽黄,籽粒饱满;

(2)遇高温干燥天气出现时,要日灌深水夜排干,既促使田间白天增湿降温,以水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又适当增大温度日较差,有利于养分积累。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715 second(s), 123 queries, Memory 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