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水稻稻瘟病的绿色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8
核心提示:水稻稻瘟病的病属菌分为二种:无性态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e,属半知菌类梨孢属灰梨孢菌。有形态为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属子囊菌门大角间座壳属灰色大角间壳菌。
 一、水稻稻瘟病的病属菌分为二种:

1无性态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e,属半知菌类梨孢属灰梨孢菌。
2有形态为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属子囊菌门大角间座壳属灰色大角间壳菌。

二、稻瘟病的症状:

  水稻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叶瘟和穗颈瘟。叶瘟自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以普遍型最为常见,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内圈为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病斑,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线。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呈褐色或墨绿色。

 三、稻瘟病的发生规律

稻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主要附在稻株的上部叶片。在自然条件下,风是孢子分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促进孢子脱离,初侵染形成的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借气流传播至健康植株,引起再侵染。

四、防治措施: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布局。
2、减少菌源,:不用带菌的种子,及时清理病稻草,并对其种子进行处理。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肥水管理,生育期相当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混作。潜水插秧深水回青、浅水分蘖、穗期湿润的灌溉方式。同时,根据今春气温低,育苗晚,秋龄短,插秧晚等特点,在施入底肥情况下,偏重追施返青肥,少施穗粒肥,注意氮肥少施,磷、钾肥适量增加。
4、药液防治:苗瘟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施药,叶瘟在发病初期施药,穗颈瘟在破口至始穗期开始施药,以后视天气情况在齐穗期二次施药。常用药剂:富士一号、三环唑、嘧菌环胺、丙环唑+爱菌、已唑醇+稻瘟灵。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绿色 防控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3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