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喷施三唑酮不一定致水稻抽穗困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5
核心提示: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赤霉素为促进细胞伸长的一种植物激素,水稻抽穗期体内赤霉素合成减少,穗下节间的拔长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包颈等抽穗困难症状。
      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赤霉素为促进细胞伸长的一种植物激素,水稻抽穗期体内赤霉素合成减少,穗下节间的拔长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包颈等抽穗困难症状。包颈穗包在叶鞘内的小花无法扬花受精,不能结实。

水稻抽穗前喷施三唑酮,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包颈现象。首先是不同水稻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有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性不同,有的品种如部分粳稻品种在秧苗期只要施用少量的多效唑,生长就会受到很强的抑制,而有的品种如籼稻品种对多效唑不太敏感,适量用药其生长不会受到过度抑制。多效唑通过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形成进而抑制水稻生长,作用机理与三唑酮药害的机理差不多。换言之,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唑酮药害的反应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稻矮秆品种,体内赤霉素水平较低,施用三唑酮后受到药害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一些容易包颈的品种,抽穗前施用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更容易出现包颈现象。不同的用药量条件下,三唑酮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显然也是不一样的,在用药量较小时出现药害的可能性较小。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喷施三唑酮并不对水稻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

对抽穗前喷施过三唑酮的田块,特别是在容易包颈的水稻品种上过量喷施三唑酮的田块,应注意在抽穗期观察水稻抽穗情况。如果发现水稻出现抽穗困难,有包颈现象,可以酌情喷施赤霉素促进水稻抽穗,一般每亩用赤霉素纯药0.5克左右加水50公斤喷雾。

不仅在水稻抽穗前不能盲目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在水稻抽穗以后的灌浆结实期特别是灌浆结实初期,喷施这类杀菌剂也要慎重。水稻颖花受精后,子粒主要通过产生大量的赤霉素等激素来促进茎叶中的光合产物(主要是糖分)向子粒输送。在水稻扬花期及灌浆初期,先开花受精的颖花赤霉素形成量大,争夺养分的能力强(稻穗上顶部子粒通常较大,就是这个原因),甚至会抑制养分向后开花的颖花输送,使这些颖花得不到养分而成为秕粒或空粒。在水稻抽穗前后施用爱苗、嘉润等含丙环唑的药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子粒赤霉素的形成,使稻穗顶端子粒的顶端优势表现得不明显,反而有利于后开花的下部颖花争得足够的养分,形成子粒,减少空秕率的发生,有利于产量提高。

研究表明,丙环唑抑制赤霉素合成的能力比三唑酮弱得多。在水稻抽穗前后适量喷施丙环唑,可能恰好能抑制水稻顶端子粒的顶端优势,又不妨碍其他子粒的灌浆结实。而在抽穗前后过量喷施三唑酮等药剂,可能使水稻子粒的赤霉素合成受到过度抑制,最终影响灌浆结实。

在水稻中后期,防治稻瘟病和叶尖枯病等叶部病害,最好使用咪鲜胺、爱苗、嘉润等对水稻赤霉素合成影响小的杀菌剂。如果使用烯唑醇、三唑酮等对水稻赤霉素合成影响大的杀菌剂,应注意水稻品种对这类药剂的敏感性,用药量也不能随意加大。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184 second(s), 123 queries, Memory 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