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9
核心提示: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适合旱作区农业,尤其是对调整种植结构认识不清的农民。打破“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思想守旧农民的枷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适合旱作区农业,尤其是对调整种植结构认识不清的农民。打破“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思想守旧农民的枷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现将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整地:实行秋翻秋起垄。没来得及秋翻的地块要进行春翻,须镇压保墒。如用小四轮灭茬的地块播大豆前进行隔沟深松(深松沟待种玉米),深松时把种植玉米的肥料一次施入,施入量按总面积计算,建议每公顷用肥量1000斤。垄宽65-70厘米种过玉米或大豆的地块均可种植(超过15°角的坡地除外)。

2、选择大豆种子及肥料:⑴种子。选择适合当地熟期的中早熟大豆良种。⑵肥料。选择包膜控释长效大豆专用肥料为宜,亩用量30-40斤。

3、选择玉米种子及肥料:⑴种子。选择适合当地熟期的中晚熟品种。⑵肥料。选择包膜控释长效玉米大田一次肥,亩用量60-70斤,一次施入不再追肥。

4、选择农药:⑴封闭灭草建议使用三复配剂-帅宝(81%滴丁、噻磺、乙乳油),对后茬安全。必要时在帅宝中加入“蜡质层脱膜剂”以防恶劣的环境对除草效果的干扰。⑵活化剂:选择解磷解钾型活化剂,拌到玉米专用肥料中,能够解决玉米垄中耕问题。⑶促早熟增产措施:建议用大豆富硒康植物调节剂或雅和牌98%高效速溶二胺或台龙宝生物有机营养液或喷必得牌叶肥原粉进行喷施,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⑷地下害虫的防治:选用“控释农药胶囊”或“杀虫光”拌肥的方法防治,对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蛆、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和预防地上害虫(如玉米螟虫、大豆食心虫等)有一定效果。

5、播前种子处理:⑴试芽。免得种子下地后,由于芽率低造成缺苗。⑵晒种。催芽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左右),一来打破种子休眠期,二来靠阳光的紫外线杀菌。⑶玉米催芽。催芽前要筛种:先用粗筛过一遍,将小粒玉米种子过掉,按大小分两组催芽,为苗齐,苗全,打下基础。玉米催眠时间的确定:正常播种大豆前三天为佳。在进行玉米催芽的同时,要进行大豆种子的包衣工作。

6、适时播种:根据各地气温不同,播种时间也不相同。大豆播期与当地正常播种时期相同。播种大豆之后,在大豆两垄中间(已夹肥的待播玉米垄)沟内等距离(南北垄建议穴距60厘米,东西垄建议穴距50厘米)穴种玉米,下种量根据品种4-5粒不等(不能让玉米种子过于分散),保证公顷保苗数量。为确保苗齐,苗壮,建议坐水种植(每穴用水1斤,公顷用水量为7.5吨),为防止季节性连旱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建议使用保水剂拌肥的办法,亩用250-350克,即可达到抗旱、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

7、田间管理:原则上不间苗、不定苗、不补苗、不追肥。⑴封闭除草。用帅宝除草剂按说明用药)。如遇春旱年份、沙土地、坷垃地等。应在帅宝中加入“蜡质层脱膜剂”确保除草效果的发挥。⑵去掉特殊苗。四株后五株玉米苗若大小相同,应全部保留;若其中一株长势或大、或小、或茨边均应去掉;若其中两株长势大、小极特殊也应去掉。⑶中耕除草。中耕机械应卸掉中间犁耙,行走未种玉米的垄沟,也就是说:一公顷土地只趟一半。若封闭效果很好,可不用铲地;若封闭效果不好,可采用见草下锄的方式进行除草。⑷病虫害的防治。防地下害虫可采用“控释农药胶囊”或“杀虫光”拌肥的方式;控释农药对预防地上害虫(如玉米螟虫、大豆食心虫等)也有一定的效果。当地上害虫达到防治指标时请立即对症用药,在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同时,玉米螟虫也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另外,在干旱年份要特别注意观察玉米蚜虫的发生,不可忽视,一旦发生,应及时防治(注意玉米雌雄穗感蚜情况)。

8、秋收时间安排:立体栽培田中的玉米虽然种植时间比传统种法延后5-10天,但因催芽、坐水,出苗时间比传统种法提前。又因立体栽培法玉米通风透光,会给大豆喷施叶面肥的时候,玉米又一次借了促早熟的“光”,致使玉米提前成熟。大豆虽比玉米生育期短,但因玉米遮阴会拖后成熟,因此大豆、玉米应同时收获。⑴正常收割大豆:6垄放一趟,然后把割完的玉米植株放到大豆铺子中间。⑵采收:先把大豆运出田间脱粒入库或出售,再把扒完的玉米棒运回,待脱粒入库或出售。⑶整地秋翻:将玉米秆运出田间或作燃料垛堆,或作饲料粉碎存储,藤地秋翻以备下一年生产。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4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