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2
核心提示: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次--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次--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次--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次--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而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比对照增加1.5%和6.1%。这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不复杂,现在介绍其中两种。

 

第一种称之为湿种旱育。湿种,就是在插秧(或抛秧)、返青期间,田里"半水半露",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以利于秧苗的返青。早育,就是在水稻返青以后田间“只湿不淹”,不再让田面保持水层,而是利用降雨或少量“沟灌”来补充水量。只在水稻对水分最敏感的关键时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分蘖前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而在其他生长期内,田间水分只占饱和水量的70%--90%,就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这种方法比常规灌溉技术节水节电1/2左右,适宜在基本能解决灌溉水源的灌区。

第二种是旱种旱育。这种方法又叫全程旱育,也就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淹灌,完全利用雨水或少量的几次“沟灌”或喷灌补充水量,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量。这种方法可节约灌溉水量2/3左右,还可以不用田埂,适宜在水源不足的灌区。该方法的秧苗栽植方式分为移栽秧苗和直播两种,移栽秧苗的具体做法是:先深施基肥,然后分畦整地,畦宽为2米,再在畦上覆盖地膜, 并在地膜上按种植密度打上浅孔,然后像种菜那样种上稻秧,浇一次“活根水”,以利于秧苗扎根返育。秧苗最好选用旱育秧,因为这种秧苗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直播秧苗的具体做法是:先在畦面根据行距耙出浅沟,然后将已催芽的谷种条播或点播在沟底,盖上少量细土,再把浅沟之间垄起的土壤用地膜覆盖起来,这样,既有利于雨水集中流向稻根,又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应用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舍得占地开“丰产沟”。无水层灌溉主要靠“沟灌”来补充水量,所以田间要开有一定密度的水沟,水沟宽25厘米、深20厘米左右,采用“湿种旱育”时水沟间距建议为4米,最大不超过8米,采用“旱种旱育”时水沟间距以2米为宜。其次要科学施用化学除草剂,解决草荒问题。第三要因地制宜地选定种植密度,全程旱育密度可稀至5000丛--7000丛/亩。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水稻 无水层 灌溉 技术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317 second(s), 352 queries, Memory 1.7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