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农户选用同样的优良品种,产量却有很大的悬殊。比如近期即将收获的小麦、油菜,亩产量相差50~100公斤的现象相当普遍。俗话说:“谷(水稻)在田埂麦在沟。”同样是良种小麦,其它管理措施相同,在今年春末夏初阴雨频繁的气候条件下,深沟抬田的小麦长势茁壮,抗倒伏能力强,有效穗多,感病少,有望获得高产;而沟厢不畅通,地下水位高的麦田,长势弱,穗粒数少,病害重,成熟度差,减产已成定局,品质也会下降。同样是优良的双低油菜品种,舍不得施肥,或者偏施氮肥的与配方施肥的产量完全是不同的档次,高的可达250~300公斤,低的只有100~150公斤。
近两年甜玉米在城郊市场卖的火爆,生育期短,效益高。可有的农户在种植甜玉米时,不但投肥少,而且不去无效分蘖,多留果穗,想低投入换取高回报,可结果适得其反。近期不少农民反映,有的棉花良种出苗率很高,可成苗率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看到棉苗出的好而忽视了预防苗期病害,造成早苗不早,早而不壮,影响棉苗素质,最后降低产量。
上述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种植结果说明,不同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发育是大不相同的。农作物增产增效的潜力空间很大,关键是要人们去善于区别,善于把握,善于开发。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有良好的温、光、水、气等生态环境,满足了这个环境,它们就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各自的潜能就可得到施展,缺乏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农作物的营养器官或者生殖器官的某个部位都会受到抑制,产量和效益都会受到削弱。
因此,我们在指导大田农作物生产时,必须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育特性,给予它们优越的发展平台,一要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生产条件;二要依据不同作物的产量目标,制定不同的栽培管理生产程序,提供优良的种植模式和优化的最新技术;三要在农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及时发布苗情、虫情、病情通报,把优良的技术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只有良种与良法相互配套,农作物才能发挥高产高效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