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直播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6
核心提示:直播稻播期明显比移栽稻迟,受温光资源制约,种植区域有明显限制。⑴淮北地区温光资源有限,实现稻麦(油)双高产季节矛盾较突出,生产上水稻一直以中熟中粳稻为主体品种。
一、加强分区指导,防止盲目发展

 

直播稻播期明显比移栽稻迟,受温光资源制约,种植区域有明显限制。⑴淮北地区温光资源有限,实现稻麦(油)双高产季节矛盾较突出,生产上水稻一直以中熟中粳稻为主体品种。如果种直播稻必将明显推迟播期,威胁水稻安全齐穗,同时还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因此该地区不宜种直播稻。⑵沿淮南部及苏中里下河地区目前直播稻面积较大,但水稻品种以中熟中粳稻为主,不利于发挥区域温光资源和品种增产优势,而且直播稻苗期与梅雨季节相遇易受涝,闷种、烂种和死苗的几率较高,该地区应控制直播稻应用面积。⑶沿江苏南地区温光资源相对宽裕,部分农民有种植直播稻的习惯,应加强直播稻的技术配套,提高种植水平。

二、选择适宜品种,降低生产风险。根据各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与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等因素,科学选择品种。宜选用穗型偏大、分蘖力中等、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熟期类型上,沿淮南部及苏中里下河地区建议选择熟期相对较早的中熟中粳稻品种,沿江北部地区建议选择迟熟中粳稻品种,苏南地区建议选择熟期较早的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坚持抢早播种,确保安全齐穗。直播稻一般播种期比常规育秧移栽稻迟15-30天,总叶数比移栽稻少1-2叶,应在前茬让茬后抢早播种,确保安全齐穗,同时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生长量,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沿淮南部地区,中熟中粳稻播期应安排在6月5日前;苏中里下河地区,中熟中粳稻播期应在6月10日前,最迟不超过6月15日;沿江北部地区,迟熟中粳稻播期应在6月15日前;苏南地区,早熟晚粳稻播期应在6月15日前。

四、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全苗匀苗。播前精细整地,达到“早、平、适、畅”,即早翻耕、田面平整度高(田面高低相差不超过3厘米)、畦面软硬适中、沟渠畅通。建议改人工撒播为机械条播,改机械旱直播为机械湿(或水)直播。如采用人工直播,应改麦后深翻撒播为浅旋耕撒种,确保盖种深度适宜且均匀。常规粳稻每亩用种量控制在4-5公斤,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种量。人工播种时采取分畦定量分次播种,即先播70%,再用30%补缺。播后20-25天进行移密补稀,查漏补缺。

五、科学运筹肥水,提高群体质量。直播稻没有植伤,没有返青期,本田生长期长,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分蘖期延长,如沿用常规移栽稻的肥水管理方式,易造成前中期秧苗生长旺盛,导致群体偏大,素质下降,后期病虫害较重且易倒伏。应根据其群体发展特点,科学肥水运筹,构建高产稳产群体。水浆管理上,为确保一播全苗与扎根立苗,播后坚持湿润灌溉,2叶1心期后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搁田应注意早搁、轻搁、分次搁,不能一次重搁,一般6叶期脱水,7叶期见到控制效应,8叶期开始的二次分蘖得到控制。中后期水浆管理除在减数分裂期和抽穗灌浆期保持水层外,其余时期以干湿交替为主,保持清水硬板,防止倒伏。灌浆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强降温天气来临前及时灌水保温。坚持在收割前7-10天断水,防止脱水过早导致早衰。肥料运筹坚持“前促、中控、后补”和“控氮、增磷钾”的原则。一般亩产550公斤的直播稻,每亩需纯氮18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8-10公斤。氮肥运筹坚持“一基三追”,建议基肥占30%、断奶肥占1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30%(分两次施,以促花肥为主)。基肥、拔节肥各用磷钾肥50%。群体过大、存在倒伏风险的直播稻田,可适当化控,在拔节前3-5天喷施化控药剂,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有效减轻倒伏程度。

六、突出重点防治病虫草害。根据直播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杂草防除上,坚持农业防除与化学防除相结合,实行轮作换茬、不同稻作方式交替使用、精选种子,以及根据草相化除的综合策略。以水直播田为例,化除应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方法,杂草基数高的田块,在整地前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每亩用农达200毫升;经浸种催芽的稻种在播后2-3天每亩用扫茀特(30%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加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直播宁(30%苄·丙草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3叶1心期后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0-50克加水喷雾,喷药前先排水,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3-5天;分蘖末期,对千金子多的田每亩用千金(10%氰氟草酯乳油)60-70毫升,对稗草多的田每亩用稻杰(2.5%五氟磺草胺油悬剂60-80毫升,加水40-50公斤喷雾。对上年发生杂稻的直播稻田,应先耕翻后播种,控制杂稻发生。直播稻播种后发生杂稻应及早拔除,常规粳稻孕穗期杂稻基本已抽穗,易于辨认,此时可人工拔除。病虫防治上,重点抓好苗期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灰飞虱防治,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后期加强对两迁害虫和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700 second(s), 99 queries, Memory 1.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