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芝麻高产栽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20
        芝麻的经济价值很高,籽实用途颇多,副产品可做饲料、肥料,也可进一步加工成多种产品,且芝麻是小麦等秋播作物的好前作,利于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实验证明,只要良种加良法,实施高水平栽培措施,就能夺得芝麻优质高产。
1、选用良种 良种是高产的内因。近几年来表现良好的有鄂芝1号、襄芝2号、豫芝4号、中芝7号、中芝8号、中芝10号和黑芝麻中芝9号等。它们综合性状好,产量均达到每亩100公斤以上,而且适应性强,可在各地种植。
2、轮作换茬 芝麻连作,会使病害加重。据调查,芝麻连作1年,大田发病率达50%以上,连作2年高达80%。因此,最好与玉米、甘薯、大豆、高粱、棉花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
3、沟厢改革 芝麻不耐渍涝,受渍后极易被病害浸染,而且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特别是后期易被风刮倒。因此,应改平作为深沟窄厢,使田间既能排明水,又能滤暗渍,芝麻就能正常生长。一般厢宽1.5~2米,厢沟宽30厘米左右,沟深应深于耕层。
4、双层播种 在适期早播的前提下,实行“抢晴双层播种”,即在土地耕翻后,立即夹播1层种子,耙1次单耙,再播1层种,最后进行横耙、直耙、对角交叉耥耙,把土耙碎耙平。这样播种的好处是:天干地旱时,底层种子可吸收水分按时出土;雨天墒情足时,上层浅层种子可完全出苗。能做到干旱和雨天双保险,确保一播全苗,一次齐苗。
5、合理密植 亩产100公斤以上,芝麻种植密度为:单秆型品种1.5万~1.8万株左右,株距13~16厘米,行距26厘米;分枝型品种8000~10000株,株距22~24厘米,行距33厘米。芝麻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想吃芝麻油,先破十字头”,即要求在第1对真叶时就要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过密苗,以叶不搭叶为度;到3~4片真叶时要进行第2次间苗,以促进芝麻幼苗的均衡健壮生长,防止“苗荒苗”。间苗时,发现缺苗时,要及时带土移苗补栽上。当芝麻长至12~15厘米时,要立即进行最后1次间苗并定苗。
6、化学除草 在播种后3天以内,每亩用48%拉索乳油20~250毫升或 72%都尔乳油100毫升或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稀释后均匀喷布于土表。若土壤旱情较重,应先灌水调墒,再播种、喷药。土质黏重或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田块,应增加20%的用药量。另外,也可在出苗后选用茎叶处理剂直接喷杀杂草,在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处于3~4叶期时,每亩用 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30毫升或 15%精稳杀得乳油40~50毫升或5%精禾草克乳油70~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稀释后,选择雨后初晴或早、晚有露水时喷洒。土壤干旱时要加大稀释用水量。茎叶处理剂在阴雨较多的季节要用药2次。
7、科学施肥 要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2500公斤,配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有机肥不足时增加施用尿素5公斤。施用前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匀堆沤 15天以上,在浅耕灭茬时翻施于土壤。开花结蒴期是芝麻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吸收养分占总量的70%左右,必须增施花肥满足需求。实践证明:追施花肥可增产30%以上。追肥方式是土壤施氮肥和根外喷磷、钾和硼肥。于初花期,每亩追施硫酸铵10N15公斤或尿素7.5~10公斤,同时,用0.4%的磷酸二氢钾与0.2%的硼砂混合溶液进行叶面喷施,5天左右1次,连喷2次。
8、适时打顶 芝麻主茎生长点由于存在顶端生长优势,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茎部上端后期形成的花、蒴果得不到养分而发育不良,形成无效果实。打顶可减少消耗,促进蒴果生长充实,减少花器脱落,从而增加实粒和粒重,提高产量。一般在盛果期后,当主茎顶端叶节簇生,近乎停止生长时,选晴天上午摘除顶芽3厘米。
9、防治病虫 芝麻主要病害有茎点枯病、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盲蝽象等。这些病虫害发生后,会引起芝麻生长不良或死亡,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特别是要及时选用对路药物将病虫害控制在始发期。
10、适时收获 一般以大部分叶片发黄,部分叶片脱落,茎顶4-6厘米呈青黄色,最下部4~6厘米蒴果已经开裂时为适宜的收获期。收获过早不高产,收获过迟损失大。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901 second(s), 171 queries, Memory 1.3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