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粮油 » 正文

油菜的栽培技术--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5-17
    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指根据优良品种特性,运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达到一定的种植密度,采用综合栽培管理措施,使油菜从苗期至成熟期,能够充分利用光、气、热和水肥条件,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油菜的生长发育既需土、肥、水,也要光、气、热,但在不同产量水平情况下,限制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不同。在产量水平较低时,油菜增产的限制因子是土、肥、水,随着单产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土、肥、水仍很重要,但光、气、热逐步上升为左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子。目前,部分油菜产区存在密度过大现象,特别是黄淮流域,怕越冬死苗,不愿间苗,密度大,分布不匀,形成不良的群体结构,前期根系发育受阻,中后期田间郁闭,光合效率低,病虫害严重。因此,适宜的密度、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发挥群体增产潜力,实现油菜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1.确定油菜种植密度的依据
  油菜的适宜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1)肥水条件 在不同水肥条件下,油菜植株个体的生长发育程度不同。水肥条件好,个体健壮,植株高大,生育良好,种植宜稀;相反,肥水条件不良,植株表现瘦弱、矮小,生育较差,种植宜密。
  (2)播种时期 早播早栽的油菜,幼苗期气温较高,生长较快,能积累较多的养分,一般抽薹粗壮,植株发育较好,种植密度应稀一些。晚播晚栽的油菜,幼苗期气温较低,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冬前不发棵,密度应适当增加。
  (3)品种特性 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由于生物学特征特性相差很大,种植密度应有所不同。一般甘蓝型油菜植株高大,密度可适当小些;白菜型油菜植株较矮,生育期短,密度宜大;杂交种植株高大,生长旺盛,种植宜稀;常规种相应可密些。另外,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对于高秆,株型松散,丛生分枝型,对光敏感型,生育期长的品种植稀宜;对于矮秆,紧凑型,上生分枝型,光迟钝型,早熟品种,密度可适当加大。
  (4)播栽方式 育苗移栽油菜行株距配置均匀,个体发育好,分枝多,可适当稀植;直播油菜可适当密植。
  (5)气候特点 种植密度一般随日照时数的加长而增加。如我国青海省油菜生育期间平均日照时数8h以上,油菜种植密度每亩在5万~30万株。我国南方油菜区
日照时数少,种植密度一般每亩1万株左右。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密度较大,反之则小。油菜密度还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黄河流域气温较低,越冬期易受冻害,种植密度宜相对大一些。
  2.适宜的密度范围
  试验和实践表明,在长江流域,一般品种直播密度每亩为1万~1.2万株,育苗移栽油菜0.8万~1万株,每穴双株;黄淮地区直播油菜密度1.2万~1.8万株,育苗移栽1万~1.2万株,每穴双株。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09 second(s), 12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