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经济作物 » 正文

增加密度 合理密植 夺取杂交棉高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0
核心提示:近几年,我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合理密植是杂取杂交棉高产的基础,但据监测,我国的杂交棉种植密度越来越小。因此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开展“杂交棉增密”行动,力争每亩增加500株,保证每亩密度在2000株左右,高产示范田力争每亩密度在2200株以上。

近几年,我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合理密植是杂取杂交棉高产的基础,但据监测,我国的杂交棉种植密度越来越小。因此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开展“杂交棉增密”行动,力争每亩增加500株,保证每亩密度在2000株左右,高产示范田力争每亩密度在2200株以上。

杂交棉增加密度,合理密植有利于夺高产,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备足种子,适时播种,规范育苗,育足苗数。二是育足苗龄,促进早发,晚中争早,晚茬棉的育苗时间要适当提前,苗龄不得少于30天。三是实行标准化移栽,栽足株数,确保全苗。四是适当缩小行距,配置好株行距,杂交棉最小株距不宜小于25厘米,要求等行距配置,每亩密度2000株的,行距不宜超过1.3米,以1.1米为宜,配置株距30厘米;每亩密度2200株的,行距选择1米,配置株距30厘米。从生产上来看,要逐步缩小行距,通过增加行数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

杂交棉增加密度,合理密植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合理密植与杂交棉抗病性:抗病能力弱、后发性弱的杂交棉容易早熟或早衰,要增加密度。由于近年来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一些老棉田的病株率有七八成,落叶早枯的时间提早到8月下旬至9月初,这类棉田要加大密度,行距90厘米,株距29厘米,密度可增加到每亩2500株,或行距90厘米,株距28厘米,密度每亩2626株。相反,抗病能力强、后发性强的杂交棉,中上部成铃率高,可适当降低密度。合理密植与茬口和地力:晚茬移栽棉,大田生长时间短,若土壤质地为沙壤土或丘陵旱地,一般前发性强,后发性弱,要增加密度。早春移栽棉进入大田的时间早,若土壤质地为黏土或水改旱地,一般前发性弱,后发性强,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密度可适当降低。合理密植与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补施微肥是夺取杂交棉高产的保障条件。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100公斤或鸡粪300公斤,提倡“减氮增钾”,每亩施尿素43~48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32~33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锌1~2公斤。也可施等养分的复合肥。7月下旬追施尿素5~10公斤,自8月中旬开始连续喷施叶面肥。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和打顶:研究表明,棉花叶枝可以利用,每株留先出生的叶枝2~3个,成铃15~16个可增产。留叶枝对密度有补偿效应,每株留叶枝2~3个可减少密度10%。但当叶枝生长二级果枝5~6个时要打顶,后出生的叶枝要整掉。适时打顶,掌握“枝到不等时和时到不等枝”的原则。密度每亩2000株的,单株果枝20个左右即可打顶。合理密植与化学调控:晚茬移栽棉,前期个体弱,以促进生长为主,要求少控轻控;后期易旺长,宜多控重控。一般盛蕾初花期轻控一次,打顶后,上部果枝出生3~4个果节时需重控,其他时期要看苗化控。合理密植与劳动力和公益性服务:研究表明,在适宜范围内,杂交棉增加密度与提高单产成正比,投入产出比为1∶2。因此,增加育苗移栽的成本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投入,是合算的。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解决好科学植棉问题,要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服务公司和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引进发展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新技术,实行“代育代栽”,帮助农户种植和管理,实现增密和增产目标。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