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农药 » 正文

西瓜蔓枯病症状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14
核心提示:蔓枯病亦为西瓜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保护地、露地都发生,以露地发病较重,保护地少数棚室严重。一般发病率10%~30%,产量损失较轻,病害严重时露地和保护地病株可达50%以上,损失达20%以上。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重时还侵染瓜果,全生育期都可发

    蔓枯病亦为西瓜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保护地、露地都发生,以露地发病较重,保护地少数棚室严重。一般发病率10%~30%,产量损失较轻,病害严重时露地和保护地病株可达50%以上,损失达20%以上。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重时还侵染瓜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幼苗染病,多在子叶分叉处发病,初呈水浸状,后变褐坏死并缢缩,病部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半圆形,后发展成边缘明显中心灰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相互汇合成不规则大斑,或单个病斑发展成近圆形大斑,病斑中心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有同心轮纹并产生明显小黑点,最后病斑波及全叶使叶片变黑枯死。有时病害沿叶脉发展,呈褐色水浸状坏死,也产生小黑点。叶柄及蔓上发病,初为水浸状小斑,后变成褐色梭形至不规则形坏死斑,由小变大致全株枯死,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瓜果染病初形成不定形水浸状褐色坏死小斑,迅速发展成近圆形灰褐色水浸状坏死大斑,随病害发展病瓜腐烂,最后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 

    [病原]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属半知菌,西瓜壳二孢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露出表皮,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顶部呈乳状突起,孔口明显,大小为72.5~85.5微米。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初为单胞,后产生1~2个隔膜,分隔处略缢缩,大小为7.9~13.2微米×2.5~4.5微米。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由气流或浇水传播,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发育适温20~30℃,最高生长温度35℃,最低生长温度5℃,高湿有利于发病。西瓜生长期降雨较多,或保护地内高温高湿,光照较弱,植株生长不良等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非瓜类作物轮作,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适当增施有机底肥。 

    2.种子灭菌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20~30分钟。 

    3.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浇水后增加通风,发病后打掉一部分多余的叶和蔓,以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

    4.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25%培福朗水剂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2~3次。病害严重时可用上述药剂加倍后涂抹病茎。
 
分享:
关键词: 西瓜 蔓枯病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361 second(s), 123 queries, Memory 1.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