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农药 » 正文

花生病害的危害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0
核心提示:一、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在7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花期发病率最高。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变褐色软腐,再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植株顶部,病株呈失水萎蔫状。植株从感病至枯死约7-15天,但开始感

    一、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在7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而以花期发病率最高。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尖端变褐色软腐,再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植株顶部,病株呈失水萎蔫状。植株从感病至枯死约7-15天,但开始感病时,往往不表现出症状。

    防治方法:

    l、选抗病品种,如鲁花14、花育16等;

    2、合理轮作,如水旱轮作;

    3、改善栽培管理,旱坡地通过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料,搞好排水系统,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菌生长而有利于花生植株生长的土壤条件,增强植株的抗性。

    4、药剂防治。用90%氯化苦乳剂,每隔30厘米挖深10一17厘米的孔口,每个孔口注入3毫升药液后立即踏实,地表覆盖草苫或塑料薄膜,7天后揭开。

    二、叶斑病:主要是黑斑、褐斑病,是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的病害,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开始发病,但发病高峰均在收获前半个月,叶片、叶柄、托叶和茎秆均可受害,花生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则发病度较高。

    褐斑病在苗期即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4毫米~10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正面病斑表面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黑斑病叶片发病均由上而下,发病稍晚,一般进入花期以后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到后期病斑多为圆形,直径比褐斑病小,一般 1毫米~8毫米,呈黑褐色,叶片正面反面颜色基本一致,病斑边缘无黄色晕圈或不明显。老斑背面有许多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在潮湿情况下,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汇合,引起叶片郑缩,枯死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圆形、黑色。

    防治方法:

    1、除田间病残体,及时耕翻整地,播前清除田间花生秸杆;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2、采取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选用抗病品种,如冀花2号、海花一等。

    4、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喷25%多菌灵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400-500倍液,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如以上两种药和叶面肥混喷,并加入粘着剂,药效会更好。

    三、花生锈病:是一种暴发性的流行性病害,病菌主侵染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有时也能使荚果感病。发病初期,植株叶背长出针头大小的疹状白斑,与白斑对称的叶面呈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的粉末,病斑四周出现不明显的黄晕圈。

    防治方法:

    1、是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获后,将病蔓堆沤发酵作肥料;室内贮藏的秋花生蔓,最好在春花生播种前处理完毕。

    2、是选用较抗锈病的良种。

    3、是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以避过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发病盛期。

    4、是药物防治,可使用胶体硫液1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并可兼治叶斑病,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喷施。

    四、病毒病: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病毒病的寄生范围较广,传播媒介是花生蚜虫、豆蚜等。

    防治方法:

    1、是选用抗病品种。

    2、是适期早播,避开蚜虫危害高峰。

    3、是及早喷施防病毒制剂,在防治蚜虫的基础上,选用5%菌毒清4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喷洒。

    五、根腐病: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

    防治方法:

    1、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六、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俗称 "死秧",常引起花生整株或侧枝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茎腐病症状在幼苗期主要表现为子叶发生黑色腐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对侧枝上下发生,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引起侧枝分期死亡。

    据观察,该病在我县主要发生在5月--6月上旬。

    防治方法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1、轮作倒茬,避开重茬,选择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清棵蹲苗锄地时避免出现株伤口,生育期施入草木灰,及时排涝,均能减轻此病的发生。3、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用40%多菌灵悬胶剂1公斤,兑水1000公斤,亩喷施50--1000公斤稀释液,在齐苗以后,开花前各喷一次,防治效果可达48.8--99.4%,还可兼治根腐病及黑斑、褐斑病等病害。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收到同样效果。

 
分享:
关键词: 花生 病害 防治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3.511 second(s), 315 queries, Memory 1.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