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是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多在水稻分蘖期发生,造成秧苗出叶慢、根系生长不良等,引起僵苗。近几年该病在淮安市发生面积较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现将其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水稻发生赤枯病,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斑点先从下部老叶尖端产生,然后向下逐渐变成赤褐色,最后全叶枯死,严重的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全田似火烧状。
水稻赤枯病发生的内因是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营养比例失调,秧苗素质差,外因有以下几种。(1)土壤缺钾。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该类型多发生在沙土田、漏水田、红壤水田和黄壤水田。常在水稻栽插后两周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绿,叶片狭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后出现典型症状,稻根短而细,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根表皮层水浸状透明,根毛少且易脱落。(2)根系中毒。土壤中含有大量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多发生在深泥田、长期深灌和施用大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3)低温。因长期低温阴雨影响水稻发根及吸肥能力而发病。在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出现褐色针尖状病斑,老叶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随后出现典型症状,稻根软绵、弹性差、白根少而细。此外,秧苗栽插过深、偏施氮肥、稻田长期积水等,都会引发水稻赤枯病。
防治水稻赤枯病,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并根据不同诱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精耕细作。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土质差的要种好绿肥,增施有机肥或土杂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发挥土壤潜在肥力。(2)合理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用绿肥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在插秧前10天耕翻,每亩施50公斤石灰,促进绿肥和秸秆腐烂。(3)加强田管。对缺钾土壤补施钾肥,适当施速效氮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低温阴雨期间及时排水,换灌温度较高的河水。已经发生赤枯病的田块,应立即排干田水晒田,改善土壤通透性,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