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大豆、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上主要的地下虫害,危害种苗、作物根系及荚果,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
跟其他害虫一样,低龄蛴螬耐药力较弱,用药防治效果较好;高龄蛴螬耐药力较强,不易被杀死。因此,防治蛴螬应根据病虫测报,掌握在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药,生产上常有农户直到作物地上部出现发黄枯死等症状时才用药,防治滞后,效果不佳。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蛴螬的农药主要是辛硫磷和毒死蜱。施药方式主要是灌根和撒毒土,如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2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加水800公斤灌根;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或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拌干细土25公斤,开沟施入植株根周土壤中。蛴螬有随土壤水分含量多少垂直升降的习性,土壤含水量高时蛴螬离地面近,土壤干燥时离地面远,因此让药物充分渗透到害虫所在的部位十分重要。毒土或颗粒剂最好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潮湿时撒施,如天气干旱不下雨,最好先灌水抗旱再撒药,否则即使用药量增加2倍效果也很差。
另据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顺通等人试验,氯虫苯甲酰胺对蛴螬也有较好防效,与毒死蜱相比,具有毒性低、用水量少、劳动强度小和防效高等优点。建议在生产上使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花生田蛴螬,每亩用药量以15-21克为宜,使用时适当加大用水量,可以使药物更好地与花生根接触,更利于药物在植株体内传导,起到更加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