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褐斑病除危害原料甜菜外,还侵染采种甜菜、叶用甜菜(牛皮菜)、食用甜菜(红甜菜)和饲料甜菜,以及滨藜、酸模、车前、蒲公英等几科植物。
一、甜菜褐斑病的症状。甜菜褐斑病侵染原料甜菜和采种植株的叶片、叶柄、花枝和种球。甜菜褐斑病的症状主要在中层和外层叶片和叶柄上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圆形病斑。初期斑点很小,以后逐渐扩大,直径为3-4毫米,后斑点周围由花青素形成的紫褐色边缘。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时颜色略深或不明显。后期病斑的中央呈灰白色霉层,在湿润天气更明显。病斑中央较薄,易破碎。每片叶上病斑数量少则几个,多则1000余个。罹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干枯死亡。病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侵染幼龄叶,只侵染成龄叶子。因此,甜菜褐斑病主要在甜菜植株的中外层叶子上发生。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时,病菌逐渐从外层向内层扩展。后期罹病叶子陆续枯死、脱落,再生新叶引起甜菜根头伸长,并形成带有叶痕的根头,状似菠萝。叶柄感病后,形成褐色棱形病斑。在甜菜采种植株上,甜菜褐斑病病菌除浸染叶片、叶柄外,还能侵染花、使种球带菌。
二、甜菜褐斑病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甜菜褐斑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类,菌丝橄榄色,多聚集一起成菌丝团。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呈鞭状稍弯曲,一般为6-10分隔。
甜菜褐斑病病原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在37℃以上或5℃以下时停止发育。最适宜的相对湿度98-100%,以小水滴中(雨、露)为最好。分生孢子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附着在种球上只存活1-2个月,在堆肥中2个月失去生活力,它不是发病的主要来源。菌丝团生活力很强,寄生在种球、母根根头或叶子上,可存活2年以上,它是第二年春季主要侵染源。这些越冬的病原,到第二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就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风传播。当分生孢子落到叶子上,遇到水滴便发芽,产生芽管,并通过气孔侵入叶组织内,在细胞间隙中扩展蔓延,经过一定的潜育期便形成病斑,其上再形成分生孢子,如此反复侵染,在田间植株上形成大量病斑。每年甜菜褐斑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取决于重复侵染的次数,次数愈多,发病及危害也越重。
三、甜菜褐斑病的发病条件。甜菜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有以下几个条件:
1、有足够的越冬病原菌数量。越冬病原菌(菌丝团)的数量多少是病害扩展的基础。多年种植甜菜的老区,田间越冬致病菌丝团多,一般发病重;甜菜新种植区域地块发病轻。重茬、迎茬或在靠近上年发病地块种植甜菜,田间和周围病原菌多,发病重。种植感染褐斑病的种子发病早,因增加了重复侵染机会,加重病害发生。
2、适宜的气候条件。甜菜褐斑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温度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当平均气温在19-23℃(最高温度不超过29℃、最低温度在13℃以上)时,潜育期最短,为5-8天,如果平均气温升高或降低,或最高气温升高、最低气温降低,都可使潜育期延长。降雨量直接影响孢子的形成和分散传播。甜菜褐斑病的孢子形成,需要在相对湿度98%以上,因此只有降雨和灌溉才能满足高湿度要求。同时,降雨时,由于雨滴的飞溅可使分生孢子分散传播。一般连续降雨后的15-20天,便可出现1次病势扩展高峰。温度也会影响甜菜叶片气孔的开张,为孢子侵入打开门户。
3、品种和植株的叶龄、长势。选用的甜菜品种,即种质和植株的长势是甜菜感染褐斑病的内因。不同品种感染甜菜褐斑病有很大差异,一般国外品种感染甜菜褐斑病比国内育成的品种发病早、罹病重。国内品种尤以甜研系列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植株生长势强,苗期及新生叶基本不感病;一般长出15片真叶后易感染褐斑病。
四、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方法。甜菜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因各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不同差异较大,因此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措施要因地制宜。在气候干旱冷凉的旱作甜菜栽培区,一般发病较轻,危害不大,主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和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在气候温热、降雨量多或灌溉栽培区,甜菜褐斑病发病早、持续时间长、危害比较重,在防治上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经过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抗褐斑性强,产质量优良品种,如甜研、双丰、吉甜、ZD(中德合作育成)系列品种,一般比普通品种抗病性至少高1级,提高含糖率0.5度,提高产糖量15%以上。
2、实行4年以上轮作。甜菜褐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团的形成残存在土壤中,因此重茬和迎茬种植甜菜发病早、发病重,要求实行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中带菌量。轮作时甜菜必须与上年的甜菜地距离50米以上,并安排在上风头,以减少病原借风、雨传播。
3、清理田间残株病叶,实行秋翻。甜菜收获时,常在田间遗留大量残株病叶,这是第二年甜菜褐斑病病原菌主要侵染源。因此要认真清理,运出田间,然后进行秋翻。
4、加强甜菜褐斑病预测预报,及时喷药防治。为了充分发挥药剂防治的最大效果,必须掌握甜菜褐斑病的流行规律,根据预测预报结果,确定甜菜喷药次数。药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是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以下几种:
①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④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⑤40%灭病威(即20%多菌灵+20%硫磺)胶悬剂,每亩50-65毫升,配成600-800倍液;⑥20%禾本卡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以上药剂在甜菜褐斑病病菌无抗药性条件下,一般可保产10-20%,含糖率提高1度左右。
通常苯丙咪唑类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等连续使用3年以上,甜菜褐斑病病原菌便产生抗药性,甚至无防效,可用禾本卡克或百菌清代替。
药剂配制方法:先将称好的药剂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足稀释水量充分搅拌,配成所需浓度药液。每亩用药液40-50公斤。喷药时间:在田间首批病斑出现后,且有5-10%植株发病即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药。最好上午10时以后露水已干时喷洒药剂。发病轻的地区或地块,喷洒1-2次;发病重的,喷洒3-4次。如果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酌情补喷药剂。如果发生甘蓝夜蛾、藜夜蛾等地上部害虫危害,可与杀虫剂混合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