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又说:“冬夜勿覆头,得长寿”。还说:“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目干。”这几段话都是说,头部的温度不宜过高,尤其是在睡眠时,应当经常保持较寒凉的状态。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脉法》中,就提出了“寒头暖足”的养生原则,足见前人在睡眠养生方面是主张头部的温度不宜过高。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认识到,头部不宜靠近火热,仅以“烦”字为例,这个字是由“火”与“页”会意而组合,“页”即倒写的“首”字,表明头边有火则使人烦躁不安。《说文解字》中说“烦”是“热头痛也”。
从现代科学研究来看,同样也是主张睡眠时头部的温度宜稍低一些。据《健康报》1983年10月27日“世界医事”栏报道:“科学家们发现让头部的温度低一些,可尽快地进入梦乡。不久前某商行生产了一种别致的枕头,枕头内配置有半导体冷却设备,它由电池来提供能量。这种枕头的温度比头部大约要低摄氏10度左右,学者们称之为“催眠枕头”。
从古代医家的观点和现代研究的结果可以断言,睡眠时头部的温度稍低一点,既能够加速入睡,也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