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环境的安静与否,可以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在家庭中居住或是在集体宿舍中休息,安静与不安静都是相对的,人们对“安静”应该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在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里是不可能绝对安静的,不论是什么时候,即使是所谓“万籁俱寂”的深更半夜,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的,人类的生活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种“绝对安静”的环境只有在人工设计的实验室里才有,绝对安静对人们没有好处而且也难以适应。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有一间吸音的隔音室,有位记者叫保罗·班尼斯基,特地去这个实验室“体验”一下“绝对安静”的感受,他在那里呆了一个下午,他发现在那种环境里十分难受,一些细微的声音,比如他自己搔痒或者摸头皮的动作的声音都使他受不了。他说:“在那个环境里,我可以听到自己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身上奔流,我只稍微动一下,就听到骨节好像生锈似的,发出‘格格’使人难受的声音,衣服的沙沙声也使我无法忍受。在那里呆了半小时以后,耳朵变得特别灵,轻轻地吸一下鼻子,也像大叫一声,把一枚针丢到地上,就像是在外面把锤子丢到地上一样的响。”他又说:“最初,我把这种安静当作一种享受,但是过了1小时,由于环境里没有任何声音,就使我感到不安,我咳嗽、写字,故意弄出响声来打破这种安静,以便消除这种不安,但是不行,我这类动作的声音都太响、太刺耳,翻书页都像开枪一样的响,几小时之后,我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安静了。到了外面,虽然感到嘈杂得很,但是很舒服,觉得那是‘吵闹得可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刺激的,包括声音刺激。所以对“环境安静”的要求,应该有正确的理解,不要过于苛求,这么一想对一般的不可避免的嘈杂,就能容忍而心安理得了。
当然,人们在睡眠时,周围环境的安静对入睡和睡眠的深度是有好处的,周围的吵闹声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睡眠,这是大家都理解的。所以家人与邻居,对那些值夜班的同志,他(她)们白天休息睡觉的时候,应该尽量照顾,保持环境的安静,这也是个社会道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