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睡眠养生与保健 » 正文

快动眼睡眠是怎样发现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5-27
    快动眼睡眠又叫快波睡眠、失同步睡眠或异相睡眠。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波的变化和其它生理特点不同,可把睡眠分为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快动眼睡眠就是睡眠过程中的一个时相。在这个时相中,脑电波呈现失同步快波的时相,故称快波睡眠或失同步睡眠。由于这个时相的生理特点与慢波睡眠时不同,往往被人叫做异相睡眠或快动眼睡眠(医学上缩写为REM)。快动眼睡眠是怎么发现的呢?

  早在193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教研室有位古莱托曼教授,一生致力于睡眠的研究,对人在睡眠时眼球的活动很感兴趣:“人在睡眠时眼球活动有什么规律呢?”他将此课题交给了手下一名研究生阿塞林斯基。阿塞林斯林思路极为活跃,他想:“与其仅仅观察眼球活动还不如顺便将脑电和肌电图也记录下来。”

  世界上有些重大发现,其实有时是产生在无意之间。正是古莱托曼—阿塞林斯基的这次实验,竟对睡眠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睡眠中眼球激烈活动(约每秒一次),这种活动每夜出现4~5次,平均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越到后来越长。每当眼球急速运动时,脑电波类似于睡眠第1阶段,即低幅快波。从肌电图上看到肌张力是整个睡眠期间最低的,几乎呈瘫软状态,但手指、脚趾却常出现不规律活动。

  要想把受试者叫醒,其难易程度(唤醒阈)与睡眠第2阶段,即浅睡眠阶段相似。醒来后绝大多数人会说:“我正在作一个梦,梦见……”,然后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根据实验研究证明,快动眼睡眠和脑干内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有关。快动眼睡眠的发现,给睡眠科学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是睡眠科学研究中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14 second(s), 563 queries, Memory 2.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