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鲜薯→清洗→称量→粉碎→分离细胞液→分离纤维渣→淀粉乳精制→脱水→干燥→粉碎→成品干淀粉 操作要点 (1)清洗:生产厂根据生产能力设置相应的原料仓,马铃薯从原料仓出来通过流水槽和清洗机,除去表面粘附的泥灰、夹附的杂质等。经清洗后,马铃薯的杂质含量不应高于0.1%。马铃薯在清洗过程中的时间约为12min。 (2)粉碎:将经清洗后的马铃薯送入净料仓,从净料仓底卸出,落到螺旋输送机上,扑均匀连续地喂入刨丝机(锉磨机)中,由于马铃薯块茎中含有的酪氨酸酶能使淀粉变色,因此粉碎时要通入一氧化硫,以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在后面的分离工序还要加入一到二次。刨丝机将马铃薯锉磨成细碎的丝条状并打成糊浆,然后用水将糊浆稀释。锉磨质量的优劣,用淀粉游离系数表示。在粉碎锉磨过程中,应尽量多地破坏和打开淀粉细胞,使它能释放出更多的淀粉。淀粉的游离系数若达到90%--92%,则效果较好。在加工鲜马铃薯时,刨丝机上的锉齿突出量应不大于1.5mm;在加工冷冻贮存的马铃薯时,锉齿突出且为2mm。在糊浆中允许含有马铃薯碎块,锉条每厘米长度上不少于5齿。原料喂人刨丝机时所采用的螺旋输送机应调节到额定喂入量。滚筒的转速关系到淀粉的游离程度,转速为30-34m/s时,游离系数为85%-87%;当转速为50m/s 时,淀粉的游离系数为90%-93%。为便于浆渣的分离,锉磨的薯浆要加水稀释后再进行分离,加水量不大于马铃薯重量的50%,从细渣中洗涤得到的淀粉乳约占70%,浓度为3.5%一5%。洗涤得到的细渣还要进行三次锉磨。为提高第二次粉碎的效果,应尽量使细渣脱水,并使渣中的干物质含量小少10%一12%。在进行第二次粉碎时,锉磨滚筒锉齿不应高于Imm。 (3)分离:经稀释后的糊浆被送到一组合筛进行筛选。组合筛由构造规格不同的粗细筛垂止重叠而成。在筛选作业中,淀粉和水穿过筛孔,而细渣被排出,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粉碎,渣粕送入振动筛筛分。这时淀粉粒通过该筛的筛网,而大部分渣被排出筛外,再送到带刷回转筛筛分,同时用喷淋水进行洗涤。部分细小纤维与淀粉通过该筛面而落到振动筛再筛。淀粉乳汇合,经几次筛理的细渣和来自回转筛的筛上物即粗渣混合,成为废渣,排人废料罐。 (4)精制:从组合筛中得到的淀粉乳,还需进行精制。在精制过程中首先要除去汁液,然后进一步除去极细的纤维渣。从淀粉乳中分离出可溶性物质的过程是在螺旋沉降式离心机中进行的。淀粉乳的精制和细渣的冲洗是影响淀粉回收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序。送入精制工序的淀粉乳中的细渣含量按干物质计为4%-8%,经精制后淀粉乳中残留的细渣按干物质计不应超过0.5%。稀释淀粉乳的耗水量是马铃薯重的50%-60%。淀粉乳精制时可采用离心机进行二次分离,进入第一级离心机的淀粉乳浓度为13%-15%,进入第二级离心机的淀粉乳浓度为10%~12%。经精制后淀粉的纯度应达到96%-98%。 (5)干燥:精制后的湿淀粉含水量约为50%,不易贮存,应将其干燥成干淀粉或直接用作生产淀粉糖或具他变性淀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