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保健食品专题 » 正文

老年人与骨质疏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7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骨质疏松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经绝后妇女的健康,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在全国各地因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痛而就诊的病人数目庞大。而多数老年人骨折,如髋部骨股颈和转子间骨折、(脊椎)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手腕部)骨折及肱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骨质疏松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经绝后妇女的健康,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在全国各地因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痛而就诊的病人数目庞大。而多数老年人骨折,如髋部骨股颈和转子间骨折、(脊椎)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手腕部)骨折及肱骨上端骨折、踝关节(脚脖子)骨折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骨质疏松有关。过去对骨质疏松缺乏足够的认识,未从骨质疏松的基础上改善骨质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未从骨代谢的变化去了解。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已有了较深刻研究。

    骨质疏松是指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本病存在的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一般矿物质与有机物的比例正常,但骨小梁的数目减少,是以骨质丧失为特征的一种骨代谢疾病。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原因:一般与内分泌紊乱、钙吸收不良和缺少活动锻炼有关。

    内分泌乱紊乱: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明显减少,导致维持骨正常功能的骨量和骨密度降低和骨丢失率升高。

    钙的摄入与吸收:

    随年龄增长,男女性钙吸收均明显下降,约半数老人其吸收分数小于25%,甚至低于15%,由于钙吸收不足会引起骨质疏松。

    运动负荷与骨量:专家认为机械应力可刺激骨形成,废用可引起骨丢失,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保持骨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

    骨质疏松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 诊断方法很多,其中广泛应用的是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后者主要包括内分泌疾患、肿瘤、药物性骨质疏松和遗传性疾病等)。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好做骨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检查,根据其转换率的不同可分为高转换率和低转换率型,这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2 预防和治疗:主要措施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老年人应多摄取钙和维生素D,如多食用动物蛋白:牛奶、牛肉和鸡蛋,维生素和钠盐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饮用咖啡等。同时还要经常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如体操、慢跑和散步等,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对于骨量的积累和减少骨量的丢失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从而减少意外受伤的机会。对防治绝经性骨质疏松,雌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有效措施,如与孕激素结合使用可大大降低子宫内膜癌及乳癌发生的机会。目前常用的药物如降钙素、氟化钠、二磷酸盐及甲状旁激素等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使用,一般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当然这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另外,如今市场上名目繁多的钙剂也为人们补钙提供了多种选择。钙剂主要为无机钙类,有机钙类及某些中药制剂等:①无机钙:主要有氯化钙,碳酸钙类(取自天然碳酸钙矿物),活性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大多用牡蛎壳、扇贝壳经过高温锻烧和水解而得),磷酸钙等;②天然生物来源的钙:如牡蛎壳、扇贝壳、骨泥、珍珠等;③有机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椽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醋酸钙、甘油磷酸钙、葡萄糖醛酸内酯钙、门冬氨酸钙和L-苏糖酸钙等。

    如何评价钙剂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当然首先钙的含量要高,有些钙剂每片含量仅25~50mg,若每天补足生理需要量800~1000mg钙,则需服用大量钙剂。凡来源于碳酸钙(包括生物碳酸钙)者,因钙的理论含量为40%,即每克碳酸钙含400mg钙,且水溶性很小的钙酸钙在经胃酸作用后形成钙离子被人体吸收。具有含钙量高、副作用小,价廉且吸收与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相当的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补钙来源。

    迄今为止,人们对不同钙剂的吸收利用做过不少研究。由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调节机制;二是营养因素,包括钙剂本身的生物利用度以及食物中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即可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如苹果酸,抗坏血酸及抑制钙吸收的因素如植酸、鞣酸等。只有控制了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调节机制,同时又排除了食物中影响钙吸收的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钙的生物利用度才能真正测出。所以钙的生物利用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补钙制剂,我们建议凡钙制剂应标明该制剂中钙元素的真实含量。这样可方便人们补钙时作进一步计算或思考。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4.580 second(s), 1212 queries, Memory 3.8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