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海洋生活常识 » 正文

入秋螃蟹最肥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0

  “秋风响,蟹脚痒”、“菊花黄,螃蟹肥”。又是美啖螃蟹的时节了。

   蟹,俗称螃蟹,种类众多,有大石蟹、河蟹、海蟹、湖蟹等。全世界蟹类约有4500余种,我国约近800种,踪迹遍及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泊。江苏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南京长江的蟹、河北赵北口和胜芳的河蟹都是驰名中外的珍品、原产我国的中华绒螯蟹,二十世纪初,随德国远东轮船,从上海吴淞口被带到汉堡港,从此“侨”居欧洲,在那里生儿育女。

  蟹,人馔历史悠久。据《汲冢周书》载:周成王时。海阳并献蟹入贡。那时宫廷己将蟹列为御膳了、《周礼》即记载有“蟹胥(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收有“蟹藏法”,宋代《中馈录》有吃生蟹的记录。元倪瓒著《云桂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明代有了“玛瑙蟹”。清代出现了“蟹黄兜色”、“螃蟹羔”等蟹肴。然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蟹之人是谁至今史无确证。相传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啖蟹名家,明末清初的张岱、李笠翁可算名列其中。张岱曾举行过“十月蟹会”,并夸蟹“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膏黄腻积。如五指珀屑,团结不散.虽不珍不及”。而李笠翁形容”“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蟹,素与鲍鱼、海参媲美,并称“水产三珍”。那桔红色的卵块、白壁似的脂膏、软玉般的蟹肉,可谓“一斗劈开红玉满,双管啖出琼稣香。”蟹有“四味”,即蟹身肉,晶莹洁白,如同海中这鳓鱼;蟹螯足肉,肉质纤细丝短,如同名贵海味干贝;蟹步足肉,味细嫩爽口,如同细长透明的银鱼;而蟹黄,其色、味、质的特有统一,则是没有那种美味可与之媲美。

  螃蟹如此味美,难怪,古人发出了“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

  蟹的食用方法颇多。可整只蒸、煮食剥;也可剔骨取肉,采用炒、炸、煎、爆;也可作羹、作馅、作丸。南京人喜食蟹黄包子,宁波人嗜食醉蟹,津京冀一带爱啖酱蟹,苏州人喜欢在蟹肉里加上蜜或糖,做成“蜜蟹”、“糖蟹”,而闽粤人则钟爱煮蟹。蟹肴在地方名菜中占有一定席位,著名的如:安徽的“屯溪醉蟹”、“玉版蟹”;温州的“五味煎蟹”;扬州的“清炖蟹粉狮子头”;江苏的“蟹黄鳖裙”;天津的“蟹黄白菜”;潮州的“炊鸳鸯羔蟹”;广州的“蒸大红膏蟹”;山东的“蟹黄鱼翅”;杭州的“蟹酿橙”;无锡的“雪花蟹斗”等,风味各异,吊人胃口。

  蟹不仅味美,且营养丰富。据测定,可食部每100克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0.7克、灰分2.7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此外,还含有尼克酸、核黄素、氨基酸等多种物质。螃蟹亦可入药,《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补骨缝,滋肝阴,养筋活血,治疽愈核。”《中医别录》认为蟹能“解结散血,愈漆    疮,养筋益气。”《本草拾遗》称“蟹脚中髓、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取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也。”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等疾病。

  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及胁斗膏红(宋,沈偕);“草卧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蟹肥”(宋,方岳)。秋风送爽.持蟹赏菊.何乐而不为!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420 second(s), 717 queries, Memory 2.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