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文化创造天上酒星掌酒、人间神农制酒、仪狄造酒、杜康酿酒等传说的时候,各少数民族也开始以种种神话传说来诠释酒的起源。少数民族酒神话传说大致可分酒神话传说和酒曲神话传说两类,其中,酒神话传说直接阐述酒的起源,而酒曲神话传说则说明酒曲的来历。
偶然发现说
在柯尔克孜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正在迁移的小部落,经过一天奔波以后,傍晚来到一个山口,就在草地上住了下来。人们又喝又饿,争先恐后地从马背上取下大块的肉和羊皮袋中的马奶食用。当其中一个人打开他装有半袋马奶的羊皮袋时,一股清香迅速散溢开来。他惊异地叫来了伙伴们,把马奶倒在几只木碗中,大家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品尝着,只觉得香甜爽口,于是,他们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喝完之后,人们感到浑身的疲劳和困倦全都消失了。这就是马奶酒。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与探究马奶酒的形成过程,后来发现,马奶变成酒的羊皮袋都是挂在马镫附近,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步不停地踢打在羊皮袋上,从而使袋中的马奶变成奶酒。为此,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装着鲜马奶的羊皮袋放在草地上,几个人每天轮流用脚踩上一阵子。几天后,打开羊皮袋,里面的马奶变成了马奶酒。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很快传遍了整个柯尔克孜草原。
在彝族传说中,人们通过穷人敬山神的野葡萄发酵醉人后,才知道有酒这种神奇饮料的存在。佤族的水酒,是外出劳动的妇女偶然将用芭蕉叶包着的冷饭挂在地头的树枝上,自然发酵后人们才发现的。
两则传说具有共同性,即酒是人们偶然发现的。这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对酒进入人类生活的历程有着共同的认识。
神魔赐予说
少数民族酒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迷人的色彩。怒族认为,酒是神仙赐给人的绝妙饮料,仙人赐给怒族人民三样食品:“挫确”(醋酒)、“挫辣”(烧酒)、“挫仁”(包谷花)。三种食品中就有两种是酒。普米族的酥理玛美酒是肉包里出生的先祖什撰何大祖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那里偷学来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说,人类的始祖密洛陀是半人半神的怪物,她创造了世间万物后,开始创造人,“她拿米饭来造人,却变成了酒”。在拉祜族创世神话里,最早的酒是由天神厄莎掌管,人间万物的出现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拉祜族先民的眼里,自然界万物都蕴藏着迷人的酒香,都孕育着醉人的酒香。
少数民族的酒神话传说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一是对酒表示了由衷的赞美,二是明确指出酒起源的本质,酒在有人之先就已存在于自然界中了,人没有发明酒,只是偶然发现酒而已。“人猿相揖别”之前的酒,是一种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酒,它在人类尚未发现和利用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酒是一种没有任何文化意义的自然之酒。但是,正是这种最初只是蕴天地灵气的饮料,都酝酿了几千年绵延不绝、瑰丽迷人的酒文化,其中,酒神话传说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少数民族酒神话传说中,酒是天上的神仙所赐,与汉文化中“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的先祖冒着生命危险从妖怪口中套出造酒术的传说,反映了少数民族先民们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的艰难历程;神最初造出了米饭,再用米饭造人,人还没有造出,已先造出了酒(瑶族),这是以稻作文化为生存发展背景的人们对自我历史的回顾;人类的始祖已经知道,父母乳汁化成的酿酒植物生长在崇山峻岭中(景颇族);甚至世间万物也是因天神撒下的酒气才有了活泼的灵性和诱人的芳香甘甜(拉祜族)。透过原始文化的光环,我们可以感觉到,步入人类文明初期的先民们对发现酒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谁最早发现酒
酒一经发现就被引入了人类文化活动的殿堂。随着先民们对这种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特殊饮料的神奇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它,并试图用当时所能采用的原始技能会制作酒。几千年绵延不绝、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酒文化由此发端。
酒的发现,是原始人群的集体功绩。在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们以直接采集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和捕获自然界现成的动物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在采集野菜和野果、挖掘食用根块的艰辛劳作中,饥不择食的原始先民在裹腹欲望的驱使下,始取了成熟后自然坠落在树洞里、石缝中已发酵的野生果实,从而发现了酒。在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慢慢地被识别、被区分出来,而这种透出酒香的果实食用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奇妙作用,又使得最早尝到甜头的先民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在深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人们在采集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摸索,逐渐了解某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栽培技术,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在狩猎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了解了某些动物的生长习性,开始尝试着饲养一些动物,原始畜牧业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酿酒必然随着原始农业的形成而产生。可以认为,酿酒业发端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原始酿酒业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容器得到印证。
可以认为:最早创造农耕文明的是女性,最早从事酒的酿造活动的人也是妇女。这个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演绎出的观点,可以从反映先民活动的大量史诗、神话、传说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其一,各民族关于酒的诸多神话的传说中,发现酒的人有两种,一是妇女,一是猎人,其中,妇女发现的传说占绝大多数。怒族的酒是仙人赐的,其膜拜的仙人,是女性形象的钟
乳石;景颇族的酒,是人类始祖宁贯杜的母亲乳汁所化。此外,彝族、傈僳族、普米族、佤族等许多民族都有通过剩饭变质而发现酒的传说。在这类传说中,发现剩饭变酒的人几乎全是妇女。
其二,在少数民族有关酿酒起源的创世史诗、传说中,最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都是妇女。“她拿米饭来造人,却变成了酒”的瑶族先祖密洛阳,是氏族女性首领的形象;佤族将酒的起源列人创世神话,佤族是向蜜蜂学会酿酒技术的,而第一位能酿酒的人是佤族社会的女首领牙董。流传于云南红河两岸的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全面系统地咏唱了哈尼人的发展历程,史诗在叙述人类起源并学会用火之后,回忆先民们由围猎野兽到驯养家畜并走向农耕文明的漫长历程,而引导哈尼人摆脱蒙昧并走向农耕文明的人,就是一个名叫遮努的妇女。史诗非常形象地指出,妇女是创建农耕文明的首功之臣,而且还反映出哈尼人是有了“吃不尽的米粮”才“用五谷酿出美酒”的认识过程。这表明,在哈尼族社会中,酒的发现和利用始于母系社会形态,人类从采拾果酒到用谷物酿酒,是农耕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是酒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其三,在现当代许多民族中,从事酿酒劳动的人是妇女。在景颇山寨,酿酒是妇女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景颇族女性从小就要学习酿制水酒、烧酒的方法,能否酿制出好酒,是评价一个女性生存能力、劳动技巧的重要标准。景颇族青年男女婚礼后的次日,新娘最要紧的事就是要酿制美酒,敬事公婆,要是做不出好酒,会被人终身笑话;普米族酒歌《酥理冯》中,多次重复“阿妈阿姐酿酒忙,阿公阿爹酒瘾浓”之词;傈僳族青年在寻找意中人时,要求未来的妻子心地善良,勤劳能干,使新的家庭“早上有煮饭的人,晚上有泡酒的人”;在佤族婚礼上,老人祝福新婚夫妇“愿你们生女煮酒;愿你们生男犁地”,这是尚未出生即已明确分工,女性酿酒的劳动必然性已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