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当前中国人餐桌上的新宠,而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人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古人已经懂得用稻米、蜂蜜和野葡萄之类的水果酿酒。
根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他们通过对该地区出土陶器的化学分析,检测出其中残留有酒的成分。专家指出,酒石酸或酒石酸盐成分的存在预示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两城镇地区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葡萄作为酵母酿造混合酒。
1995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专家与美国部分考古学者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距日照市东北20公里的两城镇进行区域系统调查。
考古队成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所教授方辉说此次发现反驳了葡萄酒是泊来物的观点。“学术界通常认为葡萄酒是在中亚起源的,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这个年代比我们在两城地区检测出的混合型酒晚了约2000年。”
他说,中亚地区葡萄酒的原料是一种人工栽培的欧亚葡萄种类,而在两城地区出现的混合酒更象是用当地产的野葡萄作为原料。在遗址上,考古队曾挖掘出一粒葡萄籽的遗存,在其周围发现的200余件陶器中,有7件器物的内壁上含有酒的残留物。考古队还在陶盆这类作为蒸煮之用的器具上发现了酒的残留物。专家猜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可能已经学会了用酒来烹制和炊煮某些食物。
方辉说,陶器中检测出的蜂蜡碳氢化合物表明古人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往酒里加蜂蜜以增加口感,这比史料记载年份要早几千年。据《大汉和字典》记载,中国的蜂蜜饮料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稻米和蜂蜜共同作为饮料则在唐代才兴起。
世界上许多民族对酒都情有独钟。除个人品尝外,酒往往还出现在宴请、祭祀等场合,具有公共礼仪方面的内涵。“但学界长期以来忽视了对中国古代酿酒以及酒的消费问题的研究,”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说。
“而此次调查通过对器具内壁的化学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居住在两城镇的古人有宴饮的习惯,而且在葬仪活动中也使用了酒和酒器,”栾丰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