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酒文化
蒙古酒之文化:蒙古酒就其使用的原料来区分,有马奶酒、果实酒、粮食酒几大类。,
〈一〉马奶酒(马奶酒蒙古人称之为 酒。 是乳汁)
蒙古人从事游牧生活,因地制宜,马奶发酵而成的“忽迷思”(马奶酒)便成了他们喜爱的饮料。十三世纪初,奶酒的制造方法是把奶倒入大皮囊中,然后用一根特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象人头一样粗,且是挖空的,很快的搅拌,使之发出气泡,并且变酸,发酵,继续搅拌,直至能提取奶油。这时马奶的味道相当的辣,马奶色白而浊,味酸而膻,是最原始的奶酒。十三世纪中期,蒙古人将马奶酒发展到黑马奶阶段盖 清似黑,在原始的方法之上多搅拌七、八日,搅拌的越多则越清,清则气不膻。这时马奶酒一般 均用“浑脱”盛装。“浑脱”即皮囊。奶酒即做为蒙古大汗祭天和祭祀祖宗用品,也是一般蒙古人的传统饮品。故此有元代诗人耶律楚材诗中说“天马西来酿玉浆,革囊倾处酒微香”及元代后期诗人许有壬说“悬鞍 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时至今日奶酒之酿造,仍沿用蒙古人的传统方法再辅之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调制。在酿制方法上去粗取精,使得奶酒更加清澈、醇厚。
<二> 果实酒
果实酒最早出自中亚大陆的畏兀儿,即今日的维吾尔族。自成吉思汗率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时,畏兀儿首领亦都护率先旧附。蒙古人此时将其自己的酿造方法与畏兀人的酿造方法进行交融后形成一种独特的果酒酿造。其一是将葡萄捣碎再用果实上常有的天然酵母菌自然发酵。此时的葡萄酒主要做为蒙古大汗及宫廷用酒。其二是将葡萄与糜子混酿加酒曲,此法蒙古民间饮用较多。此外还有枣酒、椹子酒等多种果实酒。
<三>粮食酒
早期蒙古人以饮用奶酒为主,至成吉思汗完成统一蒙古大业后逐鹿中原。将蒙古酿造技术融入中原。元帝师巴思八藏人是蒙古人文字的创造者,他将中原精湛的工艺设备与蒙古酒酿造相结合创造出阿刺吉酒酿造技术。即蒸馏酒是中国酒制造史上的一大革命,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称之为:“阿刺吉、酒之英、清如井泉花,白于寒露浆”。在阿刺吉酒的酿造方法上根据工艺及用料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宣徽酿造”和“槽房酿造”宣徽酿造是蒙古大汗及宫廷用酒。用料主要是以糜子、羊羔肉为主配以红高梁、小麦等同酿、再蒸熬取露。此种酿造具有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的功效。槽房酿造是用糜子为主辅之红高粱、大豆、小麦等再蒸熬取露,此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酒度较高主要是一般蒙古人饮用。宣徽酿造、槽房酿造发展至今经过现代科学技术辅助,由一次发酵,一次取酒发展到多次发酵多次蒸馏,长期贮存,使得蒙古酒酒之醇美,口感醇厚回味悠长,是中国酒业文化的一颗璀灿之星。 二 、蒙古酒具文化
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多用牛皮制成各种酒具,最常见的是皮囊。据《蒙兀儿史》记载:“北人杀一小牛自背开一小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 ,谓之“浑脱”。这是一种大皮囊,制造奶酒时必须用这种酒具,一般蒙古人随身携带小型皮囊为酒具,如元代诗人所写:“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此种皮囊主要民间加工,后经后工艺者艺术加工。成为蒙古人饰物及备品。在十三世纪初蒙古人逐渐强大,并向外军事扩张,与外界交流逐断增多一些瓷器酒具和铜质酒具在蒙古大汗及宫廷中使用。但是蒙古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皮囊做为蒙古人酒具沿用至今,并逐步发展完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蒙古人的皮囊酒具成为中国酒具文化的一道风景线。现在的皮囊造形各异,皮质五彩缤纷,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蒙古民间艺术精品的价值,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