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不难发现:音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西周至春秋时期,歌曲主要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贵族和士大夫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歌曲,颂是祭祀乐歌。风雅歌曲在宫廷及士大夫宴乐时演唱,一般以瑟或琴伴奏,故有“弦歌"之称。颂亦用瑟伴奏,但也有加琴或搏拊的。现存歌词305首,即孔子所编的《诗经》一书。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它们是《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帷》、《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这套诗乐用律吕谱记写,是宋乾道(1165一1173年)年间的进士赵彦肃所传唐开元(713一741年)年间一般仪式所用之歌曲。
《风雅十二诗谱》中,有些歌直接描写了酒,例如《鹿鸣》的第二、第三段:
呦呦鹿鸣,食野之慧。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忖t,君子是则是放。我有旨酒,嘉宾示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再如《鱼丽》:
鱼丽于言,鱼尝室。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言,纺维。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言,鱼匡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借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三如《南有嘉鱼》:
南有品金,是然革革。意子有理,品真式是以乐。
南有嘉鱼,羔,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衔。
南有缪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辙,羔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萍、又思。
战国时期,酒在音乐中也有反映。例如楚辞《九歌》之一《东皇太一》中的:
瑶席兮玉啡,主持把兮穗芳。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梓兮树鼓,疏缓节兮安歌,陈芋瑟兮浩倡。..
《九歌》本是古代乐歌,《离骚》、《天问》都曾提到它。传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这部民间祭神的乐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用于朝廷大规模祭典的同名祭歌。《东皇太一》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多次重复,曲调比较简单。
屈原的《招魂》一诗,也有一些关于酒的诗句,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美人既醉,朱颜院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作为歌词,《招魂》段落分明,转折多变,华彩缤纷,感情真挚,与它相配合的,应该是一套艺术性相当高而且很不寻常的曲调。其曲式,据杨荫浏先生分析:“前有总起,中间有显著的曲调变化,后有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谈起汉代的音乐,不能不谈及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并设置了几十位文学家专门根据民间曲调填写歌词。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所创作所演唱的诗歌统称之为“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刘艇、《文心雕龙》)汉乐府有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曲名,有些就与酒有关,如《将进酒》、《置酒》。《将进酒》是乐府鼓吹曲(饶歌的名称)的一部,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用于激励士气,宴享功臣。《置酒》是相和歌大曲的一支曲子。在第五、六世纪以前,民间音乐在北方统称为相和歌。《宋书》卷二《乐志》载有《大曲》十五曲的歌词,其中就包括《置酒》。
右也乐府与酒享有关。如宋编《乐府诗集》100卷,分为12类,其二即为“燕射歌辞”,用于飨宴。至于直接描写洒的乐府,也有不少,例如属相和歌瑟调曲的《陇西行》中的“请客兆堂上,坐客毡瞿艇。清白各异槽,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跪拜,然后持一杯。”描写了主人殷切待客的情景。又如属相和歌清调曲的《相逢行》,极力描写了富贵之家的豪华:“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豪华生活自然离不开酒。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全部是乐府歌辞。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短歌行》开头两解即与酒有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未晋初,阮籍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名曰《酒狂》。南北朝民歌中,写酒的也有不少,例如清商乐《读曲歌》。当时,民间音乐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统称为清商乐。《读曲歌》属吴声歌曲(产生于吴地的歌曲的总称,含许多曲调)。“读曲”亦作“独曲”,即徒歌,歌唱时不用乐器伴奏。歌中有这样的词句:“思难忍,络啻语酒壶,倒写侬顿尽。”
隋唐时期,为歌唱写作的诗人很多。李白、元旗、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都曾被人们传唱,其中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李商隐的《杨柳枝》:
暂凭搏酒胜元悔, 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杨柳校乃乐曲名。有白居易诗为证:“六么水调家家现,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昕,昕取新翻杨柳枝。”
又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曾广为传唱。此曲原是一首琴歌,因琴歌将王维的诗重复了三次,故取名为《阳关三叠》。这首琴歌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脱离歌词成为一首古琴独奏曲。
唐贞观、开元年间,曾流传一首《凉州曲》:汉家宫里柳如丝, 丰觅桃花连碧池。圣寿己传千岁酒, 天子更贯百僚诗。
《乐苑》曰:“凉州,宫调曲。”《乐府杂乐》曰:“梁州曲,本在正宫调中,有大遍小遍。”
《醉渔唱晚》也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其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者”等几种说法。乐曲描写了渔夫放声高歌、豪放不羁的醉态。
敦煌乐谱中的《倾杯乐》,则是唐代流传的一支琵琶曲。
宋代的歌曲,主要是词。作为歌词的宋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宋·张炎《词源》)宋词的词牌,也就是乐曲,与酒有关者甚多,例如:醉太平(醉思凡)、酒蓬莱、醉中真(即洗溪沙)、频载酒、醉厌厌〈即南歌子)、醉梦迷(即采桑子)、醉花春(即渴金门,又名不怕醉、东风吹酒面)、醉泉子、倾杯乐、醉桃源(即阮郎归)、醉偎香(即朝中措)、醉梅花(即鹤鸪天)、洒落魄(即一制珠,又名醉落拓)、题醉袖(即踏莎行)、醉琼校(即定风波)、酶江月(即念奴娇)、貂裘换酒(即贺新郎)。
宋词中,反映或描写洒的作品不少。例如苏轼《念奴娇》的“人生如梦,一搏还酶江月”,《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另外,姜菱《石湖仙》、《淡黄柳》、《角招》、《越九歌》、《霓裳中序第一》、《惜红衣》、《翠楼吟》、《玉梅令》都唱到了酒。
在南宋,音乐还被用作推销洒的手段。“赌军酒库"在每年清明节和中秋节前后都要利用乐队、妓女和女孩子,或执乐器,或装扮故事中的角色,列成队伍,在街头游行,为推销新酒进行宣传。从酒库出发,到官厅表演了杂剧,演奏了音乐,再回到酒库。
金代,诸宫调《董西厢》卷七之尾声,板式为散板,结束音落在商音上,其内容也牵涉到酒:“红娘怪我缘何害,非关病酒,不是伤春,只为冤家不到来。”
元代的歌曲一一散曲,曲牌甚多,其名称与酒有关者,据不完全统计有:醉花阴、倾杯序、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天、醉乡春、醉春风、醉高歌、醉旗儿、沉醉东风、沽美酒、梅花酒、醉娘子(又名真个醉)、醉也摩草、醉雁儿,等等。元代的戏曲一一杂剧与南戏,皆有乐谱传世,其名称与酒有关系的,杂剧有醉中天、梅花酒、酒旗儿、沉醉东风、醉春风、沽美酒、醉娘子、醉扶归、醉花阴、醉中天、醉太平;南戏有醉娘子、醉罗歌、沉醉东风、醉翁子、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归、劝劝酒、(北)沽美酒带太平令、醉侥侥。
无论杂剧或南戏,还是散曲,以酒入词进行歌唱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白朴的杂剧《御沟红叶》的女主人公宫女韩妇人所唱的一段煞尾即为:“稳坐定自象满斟着碧玉园。拥跤绢将红叶儿怀中搂。你与我递一盏新婚庆喜的酒。"又如张可久的小令《朝天子·湖上》:
鹦杯,玉酷,梦冷芦花被。凤清月白总相宜,乐在其中矣。
寿过颜回,饱似伯夷,闲如越范蠢。问谁、是非?且向西湖醉。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出现的民歌、小曲的歌词集和曲谱集就有《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玉谷调簧》、《词林一枝》、《挂枝儿》、《山歌》、《新镑雅俗同观挂枝儿》、《新镑千家诗吴歌》、《粤风》、《时尚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借云馆小唱》、《白雪遗音》等。这些集子皆收有?些与酒有关的民间歌曲。有的歌名中就有酒,例如《挂枝儿》中的《骂杜康》、《醉归队《家家扶得》、《酒风》;《白雪遗音》中的《这杯酒》、《酒》、《上阳美酒》、《醉归》、《未曾斟酒》等等。有的,内容中唱了酒,例如吴畹卿传谱的《山门六喜》,唱的就是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浦文琪传唱的《玉娥郎》中有这样的词句:“五月五日是端阳,角泰香,艾虎挂门旁,富蒲洒满筋。"
明、清的戏曲音乐,与酒有关的也不少,例如传奇《郎嘟梦》有一出名字就叫《三醉》;明、清杂剧至今存有乐谱者,只有四个全折,其中一折就是《吟风阁》一剧的《罢宴》、昆曲《小宴》、京剧《武松打虎》等,酒都是角色歌唱的重要内容。
明、清的宫廷音乐,宴乐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清代的宴乐就有《中和韶乐队《清乐队《庆隆舞》、《筋吹》、《番部合奏》、《高丽国徘》、《瓦尔喀部乐舞》、《回部乐》、《卤簿乐》、《丹隆乐》等。其中,《筋吹》、《番部合奏》、《高丽国徘》、《瓦尔喀部乐舞》、《回部乐》都是少数民族音乐。宴飨在“三大节”即元旦、“万寿”和冬至举行,何时演奏哪一种音东,随着礼仪的进行而有严格的规定:“皇帝出入奏《中和乐》,臣工行礼奏《丹隆乐》,惰食奏《清乐》,巡酒奏《庆隆乐舞》。”(《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
公侯、缅绅等富贵人家,举行宴会时往往也以音乐惰酒,“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基、琵琶、三弦子、拍板。....后乃变而用南唱。歌者只用一小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明·顾启元《客座曲话》)民国时期,民歌浩如烟海,其中与酒有关的数不胜数。其中以酒为名的就有很多,例如流行于陕甘宁一带的即有《八仙饮酒》、《九杯酒》、《十杯酒》,等等。光《十杯酒》,就有分别流行于石泉、安塞、新宁、淳耀、陕北等地的名同实异的歌曲。
民间器乐曲也有不少与酒有关,如广东音乐《三醉》、《醉翁捞月》、《玉楼人醉》、《吴宫醉舞》、《醉桃源》、《醉花阴》等等。
在戏曲中,以酒或醉为唱段内容的依旧很多,象京剧《贵妃醉酒》、河北梆子《太白醉写》,酒都是主人公感慨系之、放声高歌的由头与内容。另外,不少曲牌也与酒有关,例如传至民国的川剧笛子曲谱,就有《沽美酒》、《劝劝酒》、《民生酒》、《双奠酒》,以及专门在饮酒设宴时应用的《双花月》、《到春来》、《大河》等。
一九三二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清唱剧诞生了。这就是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长恨歌》。它共有十个乐章:1.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2.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部合唱男重音、女高音二重唱),3.渔阳擎鼓动地来(男声七部合唱),4.惊破霓裳羽衣曲(未完成),5.六军不发无奈何(男声四部合唱),6.宛转娥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7,夜雨闻铃肠断声(未完成),8.山在虚无嫖纱间.(女声三部合唱),9.西宫南内多秋草(未完成),10.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与男中音独唱)。在第三乐章,音乐特别强调了“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一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国时期创作歌曲的内容与酒有关的也有不少,例如唐纳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逃亡》的插曲《塞外村女》,第一段就有酒:
采了蘑菇把磨推, 头昏眼花身又累。有钱人家团团坐, 羊羔美酒笑颜开。
再如李叔同根据美国J·P·奥立韦的曲子填词的《送别》,酒为其第一段内容增添了无穷的惜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晓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如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音乐中有酒的歌曲数不胜数。例如山西民歌《诉苦翻身》,控诉了地主的罪恶:
地主吃的酒和面, 占的是大楼院, 粮食堆的高如山, 现洋花不完。
又如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其第三段为: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广,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财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粉碎“四人帮"后,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曾经广为传唱。
一些歌剧也经常唱到酒,例如《刘三姐》中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时,就唱出了这样的歌声:
你娘养你这样乖,拿个空桶给我猜, 送你回家去装酒, 几时那个恕喝几时筛。
至于戏曲、曲艺音乐,与酒有关的唱段就更多了,不再赘述。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音乐,尤其是民歌,与酒有关者皆有不少,例如:湖南的《大采茶》(九月采茶是重阳,大姐造酒二姐尝),广东的《一把红筷》(摆上酒席请哪个?不请客人请媒人),四川的《盼红军》(七月里谷米黄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安徽的《扑蝶舞》(五月里是端阳,金壶打酒大家尝),山西的《珍珠倒卷帘》(三杯药酒露真身,吓死许仙一命亡),湖北的《越想越伤心》(二想做媒的鬼东西,只顾堂前把酒吃),河北的《十八扯》(赵匡肮吃酒熏熏醉,樊梨花吐酒闹得欢),甘肃(陇东)的《信天游》(鸡蛋壳壳点灯半炕明,烧酒蛊蛊淘米也不嫌你穷),江苏的《孟姜女》(九月九来是重阳,家家饮酒菊花香),陕西的《花鼓子》(打下大鱼长街卖,打下小鱼换酒喝,我们众位来喝几蛊〉.....
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与酒有关的民歌,就更多了,例如蒙古族的《酒歌》,俩族的《手拿酒杯举过眉》,乌孜别克族的《一杯酒》,裕固族的《喝一口家乡的青裸酒》,藏族的《敬上一杯青裸酒》,维吾尔族的《金花与紫罗兰》(我最爱那葡萄酒,更爱你的歌声比酒甜),撒尼族的《撒尼人民多欢喜》(喜笑颜开的老倍们,痛痛快快干一杯),壮族的《对歌》(唱歌莫给歌声断,喝酒莫给酒壶干),土家族的《长工歌》(好酒好肉老板吃,皮和骨头待长工).....
综观中国数千年的音乐史,可以发现,音乐和酒大致有着这样的关系:
(一)酒为低吟高唱的由头。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歌声,通过酒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又如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其“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的歌声,通过酒抒发了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的无比兴奋。
(二)以音乐写饮酒之人的精神状态,抒发饮酒之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古琴曲《酒狂》。魏之末年,司马氏专权,士大夫言行稍有不慎,往往就招致杀身之祸。阮籍放纵于饮酒,一方面避免了司马氏的猜忌,一方面也使司马氏胁迫、利用他的企图归于无效。《酒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他似乎颓废实际愤攘的情感。又如古琴曲《醉渔唱晚》,它描摹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隐者放声高歌、自得其乐、豪放不羁的醉态,抒发了作者忘情于山水,纵情于美洒的思想感情。
(三)以酒为歌唱的重要内容。
例如明代民歌《骂杜康》、《酒风》,清代民歌《这杯洒》、《上阳美酒》,民国时期的民歌《八仙饮酒》、《十杯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赞酒歌》、《丰收美酒献给毛主席》。又如,器乐曲广东音乐《三醉》和琵琶曲《倾杯乐》。另外,前面说过,不少词牌、曲牌之名称,或含有酒,或酒有关。它们最初都是一首词或一支曲子的名称,其词或曲子被广为传唱之后,时人纷纷摹仿,于是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音乐格式,包括唱词的格律,其名称也就成为该曲牌或词牌的名称,例如《倾杯乐》。还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词牌或曲牌,例如《念奴娇》,由于某人所填之词或曲影响很大,并且与酒有关,例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问世之后,广为传唱,其主旨,又全在末句“人生如梦,一槽还酶江月"中,于是,时人就以《酶江月》作为《念奴娇》的别称。
(四)音乐与酒皆是古代“礼"的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国君宴请臣惊宾客,在古代也是一种礼仪(燕礼),在这种场合,自然要奏乐,例如周代的《小雅·鹿鸣》、清代的《清乐》,等等。礼乐互用,酒乐相配,在明君臣之礼的同时,激发群臣宾客的忠贞。不过在民间,酒宴几乎没有什么礼仪作用,因而音乐与酒的关系,只是惰酒助兴罢了。
(五)以音乐推销酒。
前面说过的南宋“赌军酒库"用音乐、杂剧推销新酒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现今的酒类电视广告,大多配以相应的音乐。
音乐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美酒飘香歌绕粱。芬芳的美酒,美妙的旋律,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丰富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