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佳酿专题 » 正文

大曲的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01
大曲的发展

  元代以来,蒸馏烧酒开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麦曲用于烧酒的酿造。 因而传统 的麦曲中分化出一种大曲,虽然在原料上与黄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 的特点。到了近现代,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便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酒曲。明清时 期,河南,淮安一带成了我国大曲的主要生产基地。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 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 曲。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 中占
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 相对数量, 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制曲工艺
  大曲的形体较大。如<<天工开物>> 所描述的当时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砖片。 这种曲形延
续至今。
  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 曲→堆曲→出
曲→入库贮藏→成品曲

  砖块式的大曲,是由专门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项即辛苦又有趣的工 作。颇有讲究。首先是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监工, 由曲坊主人或有经验的人担任。制曲工人有严密的分工,有人专门量原料和水,有 的专门拌料,有的专事搬运,曲面装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实。踏曲工有十几人甚至 数十入之多。每人规定踏几脚,如第一人连踏三脚,第二人接过去,同时即翻一面, 再踏三脚,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时一块曲需经过60人的踏制。然后由专入取出木 模,还有专门的人从事曲块边边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负责修曲,使曲块平滑。由 数人搬至曲室。这样严密的踏曲组织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踏制高质量的块曲。踏曲 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块紧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曲块在搬运过程中曲块的破碎,更重 要的是曲块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块曲所用的曲 模,采用砖形,这大概也是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几何 形状。前面说过,较原始的曲模较小,有园形,扁方形,而长方体的砖形则是综合 了各种因素之后所确定的最佳几何形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块水 分的蒸发需要,散热的需要,踏制时的力量大小,曲块堆积的需要,搬运的需要。
3 培养温度
  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是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 在密闭的曲 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 内温度和湿度都上升。从培菌过程的操作来说,大曲与黄酒麦曲并无显著差异,翻 曲,通风,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关键的区别是培菌温度。大曲向高温曲 方向变化。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国时期唐山地区 的培养温度为52℃,茅台酒的酒曲培菌温度可达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体进入曲 房进行操作,也不免汗流夹背。
  大曲向高温曲的方向发展,客观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内堆积的曲块数量 增加,导致曲房内温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说过, 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 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时期,制曲成为一门手工业,曲坊专门从事酒曲生产, 为 尽量利用空间,曲房内的块曲数量有可能尽量增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意 识到高温曲所酿造的酒香气较好。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有一条是较为肯定的, 即酒曲上生长的高温菌与低温菌的的比例随培养温度而变,高温菌代谢产物对酒的 香气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大曲,培养时期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种类型:中温曲 ,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中温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最高温度为50℃ 以下。其培养过程的特点是:制曲着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户昼夜两封两启,温 度则两起两落。控制热曲和凉曲温度较为严格,热凉升降幅度较大,小热大凉,适 合于多数中温性微生物生长,以白色曲较多。中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最 高。高温曲以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制曲时期最高温度大于50℃,制曲期 间,以曲的堆积为主,复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间温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来 实现,只有当最高温度超过工艺要求的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工艺特点 为多热少凉。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不及中温曲。超高温曲以酱香型白酒 所用大曲为代表。如茅台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时着重于曲的堆积,复盖严密,以保 温保潮为主,每当曲温升至60-65℃时,才开始翻曲。超高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 发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台酒用曲,曲粮比高达1:1。
  现代的白酒生产,优质酒和国家名酒都采用传统法制作的大曲。 为减轻制曲 工人的劳动强度,曾应用过机械化制曲。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Processed in 0.143 second(s), 224 queries, Memory 1.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