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盆景制作
(一)植物学知识
属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深灰褐色而略带红色,裂成鳞状厚块片,冬芽深红褐色。叶2针一束,略粗硬,鲜绿色,长5~13厘米,叶鞘宿存。球果卵形,几无梗,可宿存树上数年。干形常弯曲,侧枝平展,冠偃如盖。生长于安徽黄山高峰之上者,由于环境的影响,姿态万千,如玉屏楼前的"迎客松"、"送客松";北海的"麒麟松"、"黑虎松";天海的"卧龙松"等,自然形态极美,均为黄山松造型的范例。
黄山松为我国亚热带东部山中适生针叶树,广泛分布于安徽黄山、大别山海拔600~1800米;浙江天目山、雁荡山海拔800~1500米;福建武夷山、戴云山海拔1000~1500米;台湾中央山脉海拔800~2400米以及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
黄山松极喜光,适生于凉润、空气湿度较大的高山气候,垂直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孤峰山脊上生长,则枝干低矮、弯曲,姿态奇特古雅,叶细而短,最适于制作盆景。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黄山松多用种子育苗繁殖,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0~85%。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球果呈黄褐色时,从树冠茂密的健壮母树上采集饱满的球果,进行脱籽处理。日晒约10天后种鳞开裂,去翅除杂,装袋冬藏。"春分"前后播种,苗圃地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为好。喷洒五氯硝基苯75%或高锰酸钾液进行土壤消毒。播前先将种子用水淋湿后用钙镁磷肥拌种。1公斤种子约拌0.5公斤钙镁磷肥。播后用细土覆盖约2厘米,再用草遮盖,一个月后开始陆续发芽出土。6月份可施一次稀薄腐熟人尿,施后用清水淋洗苗叶,再用0.5%波尔多液喷洒防病。7~8月为幼苗生长旺盛期,9月下旬停止生长,当年苗木可达20~25厘米左右。盆栽可选用2~3年生粗壮棵矮的树苗,再进行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黄山松天然更新容易,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岩石隙缝,岗脊及坡地上都可飞子下种。在山野选取生长粗壮矮小的黄山松野生苗,以枝干蟠虬,针叶短而密者为好,便于以后上盆造型。
采掘后要及时下地培育,栽前将全部针叶剪短一半,以减少蒸发。宜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较瘠薄处栽培。控制水分和养分,炎夏季节要用芦帘适用遮荫,做到晚揭早盖,并每天喷水1~2次,保持表土湿润。地栽培育2年后,即成良好的盆景素材。
(三)上盆过程
选盆:黄山松姿态潇洒优雅,苍古狂逸,自然多变,故一般宜选用形状古朴、色泽深沉的紫砂陶盆,通常以浅盆为主。盆的形状依树形而定,如直干式、双干式、斜干式等宜选长方形或椭圆形盆;曲干式可选海棠形或马槽盆;悬崖式可用深千筒盆或中深四方形或圆形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矾石、大理石等凿石盆;小型盆景也可选用釉陶盆。
用土:黄山松适宜酸性沙质壤土,pH值在4.5~5.5之间,中性土或微酸性土也生长良好。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叶土,掺拌30~40%的沙土为培养土。
栽种:黄山松的栽种以3~4月最为适宜,秋后栽种亦可。移栽时需带宿土泥球,以利于尽快服盆成活。栽前应先检查有无伤根、烂根和过长主根,如有必须剪除,在伤口上涂以蜡或油漆,以免松脂溢出。松类忌湿,故盆底须填上碎瓦片或木炭,上覆一层粗砂,深千筒盆可填至1B3高度,以利透气排水。浅盆则用塑料纱网垫在盆孔上。栽种时,要用干燥土,将根部的土充分填塞,摇动盆钵,用竹签揿实,铺上青苔,浇一次透水,放置半阴处,约10天后,再逐渐移至阳光充足处,但不能一下移到强光下曝晒。
(四)整姿技术
加工:黄山松的整姿造型以攀扎为主,修剪为辅。攀扎以棕丝或金属丝均可。而以金属丝最为方便,容易掌握,但须注意定型后及时拆除,以免发生"陷丝"现象,造成枝条损伤。黄山松一般结合上盆进行整枝加工,按照今后树形的需要,除去徒生枝、交叉枝、并行枝及多余的枝条,依造型需要先攀扎主干,再适当吊扎枝干,只须简单加工,不必过于细琐繁杂,待以后再逐年整形加工。
山野挖取的黄山松树桩,经地栽养胚1~2年后即可上盆加工。也可露地培养,每年进行一次造型加工,第二年挖起切断主根,重新下地,再调整造型姿态,促使多发侧根,待数年后上盆即可成型观赏。
黄山松的整枝修剪宜在冬末春初进行,此时为休眠期。攀扎造型在生长期进行为好,此时树液流动,枝条柔软,便于拿弯绑扎。
树形:黄山松盆景形态自然多变,苍健俊逸,具有典型松树之特征。可制成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其造型要求可参照黑松的造型,不一定要剪扎成片,只需通过摘心方法,即每年春季将新萌嫩芽摘去1B2,便可控制枝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