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中国盆景艺术流派
要发展中国盆景艺术流派,首选必须解决以下长期存在的问题。
1、 要有正确的观点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自然界中优美的山、川、江、河、湖、海、树木等自然景物再现,绝不是一般自然景物的缩景。它既要服从美的原则,又要有自己的格调。它是盆景艺术家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的制约下所构成的意境。并借助树木、山石、盆钵、配件等自然物创作出生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盆景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是一种具有生命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的重大区别就在“活”字上,即是一种活的自然美。而且这种自然美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盆景不仅需要从自然界中摄取美的自然神态,而且需要应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盆景的格调,对树木、山石等进行加工和培育,使之具有既自然又艺术的神态。
2、 深入实际体验生活
盆景艺术创作者应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到盆景园中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这是盆景艺术创作者的源泉和力量。这是每个作者审美感受的必经之路。否则创作出来的作品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人们不喜爱的东西。因此,每个作者只有投身到辽阔的山、川、江、河、湖、海及森林之中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分析各式各样的山水林木;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到盆景园中去品评老一代盆景艺术家的作品。同时还要欣赏一些山水画、国画、诗词,学习一些画理。也就是说要“行万里路”要“读万卷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发现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罕见而又独特的风貌;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诗情画意”的作品来。
3、确的理论作指导
为了让盆景艺术事业发展发扬光大,必须以“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和“意识对存在具有反作用”为真理。遵循“实践、认识、认识、实践”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盆景艺术流派的理论体系。世上任何一种成功地实践都是以理论作指导的。当然盆景艺术也不例外。那种无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实践。然而现有的流派理论是在传统流派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盆景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功劳。但是,由于它对目前跨地区的艺术风格即创新流派无法解释,也容纳不了,乃至会将这些创新流派漏掉。如以贺淦孙先生的为代表的树石盆景,以赵庆泉先生为代表的水旱盆景,以于锡昭先生为代表的菊花盆景等等。这些盆景在国内外早已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国内很多地区都有这些风格的作者群。它们早已不是个人风格,而是跨地区的同种风格,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创新流派。由于传统流派理论的思想束缚,曾造成了长期以来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因此笔者主张在传统划派的基础上增加以人划派,或以风格划派。使盆景艺术流派的理论体系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从而使那些跨地区的创新流派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使之促进盆景艺术的大发展。所以,流派要发展,流派的理论体系也必须不断完善,使盆景艺术理论更加完整。以便指导今后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
4、正确认识中国派与名流派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应该认真地处理好中国派与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共性大于个性,中国派是各流派的总称。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可以互相转化。在国内我们说这派那派。但在外国人眼里管你那个派,他们统统称中国派。所以,如果过多地强调创立一个统一中国派,一个统一的民族风格。这必然会束缚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作品千篇一律,万人一目。这不利益盆景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笔者认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主是要继承各流派的优良传统,用来开拓创新盆景艺术更多的新风格、新流派。目的在于鼓励艺术上出现更多更好的创作个性,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所以,笔者说多流派并存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完全符合“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
5、 流派的演变规律
流派是作者创作艺术个性差异的反映,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永远不会被消灭。所以,艺术领域内的地方风格和流派也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消灭不了。它只会随时代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的发展出现新陈代谢。这样盆景艺术的地方风格和流派就会越来越多。
6、 博采众家之长发展自己
要使盆景艺术得到发展和繁荣,必须博采众家之长取长补短,发展自己。但是,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强化自己之长,重点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否则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了,就会使欣赏者无法辩别作品的作者是谁。这样的作品对自己是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今天的时代已为盆景艺术及其流派的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但是,由于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新风格新流派刚一问世,就会有人说长论短,评头品足,甚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作为有志之士的作者,应报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不达目的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