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3)
《概况》
浙江省位於华东地区中部,东海之滨。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170万,辖11个地、市,89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
本省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较少。丘陵、山地佔陆地总面积70.4﹪,平原佔23.2%,湖泊河流佔6.4%。大陆海岸线全长1,840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1,921个。境内山脉从西南向东北延伸,主要有天目山、天臺山、仙霞岭、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等。 4d=AP&kj
本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候的调节,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除少数山地比较凉爽外。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15.3~17.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30℃。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10℃积温5,000~5,600℃,无霜期220~275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800毫米。
土壤有红壤与黄壤、初育土、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等。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药材资源》 :,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785种。药用动物162种,海洋药416种,矿物药13种,其他9种,共计2,385种。药材货源分佈:
浙北、浙西北平原丘陵:以平原、低山丘陵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中药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菊花、玫瑰花、浙贝母、丝瓜络、麦冬、山茱萸、红花、瓜蔞、百合、牛蒡子、板蓝恨、桑白皮、太子参、乌梅、泽泻、荆芥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前胡、青木香、马齿莧、益母草、半夏、牛膝、玉竹、虎耳草、淡竹叶等;动物药材主要有殭蚕、乌梢蛇、土鱉虫、蟾酥、珍珠母等。
浙中丘陵盆地:以丘陵為主,丘陵和盆地相间分佈,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灌溉方便,是白朮、延胡索、白芍、玄参的主要生產基地。家种药材还有东贝、丹参、桔梗、厚朴、山楂、吴茱萸、薏苡仁、木瓜、杜仲等;野生药材种类较多,主要有前胡、乌药、黄精、玉竹、滴水珠、垂盆草、鱼腥草、半夏、益母草、虎耳草、苦参、地榆、龙胆、七叶一枝花、香附、茵陈、枇杷叶、野菊花、女贞子、合欢皮等;动物药材有桑螵蛸、蝉蜕、蘄蛇、刺猬皮等。
浙南山区:气候温和,水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17.6℃,无霜期250~260天。家种药材主耍有厚朴、茯苓、山药、鬱金、肉桂、泽泻、枳壳钩藤、梔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银花、鹿衔草、葛根、地榆、淡竹叶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穿山甲、蘄蛇等。
浙东沿海:气候温暖湿润,而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17.3℃,无霜期240~260天,年降水量1,300~1,650毫米。家种药材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浙贝母、麦冬、丝瓜络已形成商品生產基地;野生动、植物药材还有乌梢蛇、半夏、丹参、蒲公英、茵陈、垂盆草、天冬、蔓荆子、鹤虱等;海產药材主要有海藻、海螵蛸、牡蠣、海浮石、鱼脑石、海龙、海马、昆布、瓦楞子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100种。其中传统品种32种,新引种45种,野生变家种(养)18种。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產量63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1,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浙贝母:主產鄞县、餘姚等县,以色白、个大、丰满、质实而著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的70﹪以上,為地道主產区。
白朮:主產磐安、新昌、天臺、嵊县、东阳等县、市。此外,仙居、永康、縉云、武义、临安、临海也有种植。以个大体重、结实饱满、蛙形、细皮白肉、菊花心著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的30﹪以上,為地道主產区。
延胡索:主產东阳、磐安、縉云、永康、仙居等地。以粒匀、饱满、质坚、色黄亮而著名。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50﹪左右,居首位。
菊花:主產桐乡、海寧及湖州市郊。具有朵大、肥厚、色白如玉、花心大、气清香的特点。本省年產量居中国首位。
麦冬:主產慈溪市。栽培歷史悠久,產品粗长饱满、色泽黄白、质坚而韧、滋黏清香。
白芍:主產东阳、磐安、永康、縉云、临安、安吉、仙居等县、市,商品又称“杭白芍”,粗大条直、两端平整、皮多棕黄色、粉性足、质坚实。 igBvB |
玄参:主產磐安、仙居、桐乡等县。以根条肥大、均匀、皮细、质重、肉色乌黑而著称。
鬱金:又称温鬱金.主產温州地区瑞安县。以体长、个大肥满、外皮细、断面光亮而享誉。 ~
厚朴:也称温厚朴。主產龙泉、云和、景寧、遂昌、松阳、庆元等县;武义、开化、磐安也有少量生產。具有皮厚、断面紫色、油足气香等特点。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山茱萸:主產天目山麓的淳安、临安、桐庐三县交界地带。素称”萸肉之乡”。產品紫红有光泽、肉厚。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左右,居第二位。
浙江省的主產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前胡、丝瓜络、钩藤、玫瑰花、桑白皮、乌梅、蘄蛇、乌梢蛇、蟾酥、海螵蛸、蜈蚣等也享有一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