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地区更新世后期的古人类化石。1921年和1923年先后在中国北京房山周口店村龙骨山发现两颗人属(Homo)牙齿;1927年又发现一颗人属的左下臼齿.经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Davidson Black)研究后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第一个头盖骨于1929年12月2日下午由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1927~1937年共发掘出较完整的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9块,面骨碎片6块,下颌骨11个,牙齿147颗,股骨干7段,肱骨干2段,左锁骨的内侧半段,以及右月骨1块,并伴有大量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改名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s)。这些珍贵化石,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全部在几个美国人手中丢失,至今下落不明。1949年以来,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北京人的化石,到今已有涉及40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个体的骨骼化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的稍上方,眉嵴突出,且左右相连。颅骨正中有矢状脊,后部有发达的枕外隆起,脑量平均1088毫升(根据5个成年人头骨计算)。牙齿粗壮,吻部前伸而无颏。四肢骨接近现代人,已善于直立行走。成年人身高近160厘米,生活在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他们群居在洞穴中,以狩猎为生。伴生动物有洞熊、扁角大角鹿、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等。洞内有灰烬层,层内有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表明他们已能用火。洞内发现的石器表明,北京人已能打制不同类型的石器,作为向自然作斗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