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或菌类,形成营养孢子或真孢子的过程(参见孢子、分生子、游走子)。根据形成部位的不同,而分为内生孢子和外生孢子。蕨类和苔藓类,其造孢体的一部分形成孢子囊,由于其中的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而产生单倍体的孢子。菌类的子囊孢子、担孢子,分别在子囊和担子器中由二倍体的核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细菌的内生孢子与上述不同,是在增殖期终了时形成持久型细胞,其形成过程曾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被详细研究过。主要变化是:先由DNA复制产生的子染色质的一半,通过细胞质的不等分裂而从母细胞分离,成为前孢子(forespo-re),前孢子的表面再由内向外形成外被层(cortex)和孢壳(spore coat),有的在外面更形成孢外膜,成熟后从母细胞游离出来。外被层由肽聚糖构成,孢壳由含大量半胱氨酸的蛋白以层状结构存在。影响孢子形成的因素还不清楚,对真菌类的孢子和细菌的芽孢来说,与细胞的成熟度或细胞周期等内部因素以及营养等因素有关。在营养因素中氮源和碳源的量、质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对营养生长适宜的葡萄糖浓度,可抑制孢子的形成,而环腺苷酸却会促进形成,推测这与分解(代谢)产物-阻遇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