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圆口类及鲨、鳐类外,是存在于多数鱼类的器官中,位于消化管的背侧,在消化管与肾脏(中肾)之间,为不成对的充满气体的膜状囊。与肺鱼类和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的肺相同,是由鳃裂后方的消化管壁凸出而形成的。部分鱼类的鳔是与消化管和鳔管(pn-eumatic duct)连在一起(如鲟鱼、鲑鱼、香鱼、鲤鱼、鲫鱼、鳗鲡、青锵),但多数鱼类在发生早期就失去了这种联系。具有鳔管的鱼类称喉鳔类(physostomi),不具鳔管的鱼类则称闲鳔类(physoclisti)。鳔的形状有管状、圆锥状、卵形或其他形状,也有从各种部位生出的盲囊。也有的有两个隔壁分成三室。鳔上分布的血管常在一处或数处,形成毛细管的网眼,此称为赤斑,在闭鳔类与由鳔内面被覆表皮特殊分化的气体腺相连,两者合称为红腺(redgland)。另外在鳔的背壁有富于毛细血管的卵圆形部分,这称为卵圆腺(oval gland),可吸收气体。鳔的功能在于使身体的比重与周围水的比重相等,使鱼能自由地游泳。因此,进行鳔内气体的调节是必要的,但喉鳔类通过鳔管使空气出入,而闭鳔类一方面从红腺血液中分泌二氧化碳和氧,另一方面由卵圆腺进行气体吸收。发达的鳔占鱼的体积5-8%,对浮力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一般底栖活动性低的鱼类,鳔不发达。鳔对生活在易缺氧的池沼中的喉鳔类,可作为辅助性的呼吸器官而发挥作用。鳔还具有感觉器官、发音器官的作用。据报道,分布在鳔壁的神经可感受水压的变化,另外韦伯氏器或鳔前壁凸出的盲囊与内耳连结时,有助于听觉作用。鳔的发音,有的是由于从鳔管放出气体(例如鲤、鳗鲡、泥鳅),有的是通过肌肉收缩振动鳔壁的结果(如绿鳍鱼、鲶鱼、鳕鱼)。鳔内层主要是由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和平滑肌构成,鳔外层则多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