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就是为有目的的蛋白质工程改造提供设计方案。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自然界已经筛选出了数量众多、种类各异的蛋白质,但天然蛋白质只是在自然条件下才能起到最佳功能,在人造条件下往往就不行,例如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高温高压条件。因而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起到特定的功能。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又可按照改造部位的多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小改”,可通过定位突变或化学修饰来实现;第二类为“中改”,对来源于不同蛋白的结构域进行拼接组装;第三类为“大改”,即完全从头设计全新的蛋白质(de novo design)。有关全新蛋白质设计的内容请参见文献,本文不赘述。
常见的蛋白质工程改造包括提高蛋白的热、酸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一性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结构-功能关系研究等。由于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了解不够深入,成功的实例还不很多,因此更需要在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方法学上开展深入研究。
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在已知立体结构基础上所进行的直接将立体结构信息与蛋白质的功能相关联的高层次的设计工作,另一种是在未知立体结构的情形下借助于一级结构的序列信息及生物化学性质所进行的分子设计工作。此处只探讨第一类分子设计,因为在利用三级结构信息的同时也运用了一级结构序列及有关生化信息,第一类的分子设计工作实际上已包含了第二类工作,而后者实际上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努力。
蛋白质分子设计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首先建立所研究对象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功能关系研究,然后提出设计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后进一步修正设计,往往需要几次循环才能达到目的。一般的分子设计工作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建立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模型,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二维核磁共振等测定结构,也可以根据类似物的结构或其他结构预测方法建立起结构模型。
(2)找出对所要求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的位置。同一家族中的蛋白质的序列对比、分析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需要认真考虑此种性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逐一对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重要位点,这是分子设计工作的关键。
(3)选择一系列的在(2)中所选出位点上改变残基所得到的突变体,一方面使蛋白质可能具有所要求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尽量维持原有结构,使其不做大的变动。尽量在同源结构中此位点已有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中进行选择,同时考虑残基的体积、疏水性等性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4)预测突变体的结构。
(5)定性或定量计算优化所得到的突变体结构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质。能否成功地进行分子设计,除了要求有好的计算机软件和高质量的力场以外,还要求工作者有一个坚实的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同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