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在过去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建国后随着人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改善,发病率日趋减低。90%以上的阴茎癌发生于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病人,多见于40-60岁。长期包皮垢积聚在包皮内刺激即可致阴茎癌。阴茎头白斑及增生红斑可发生癌变。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包皮内板、阴茎头、冠状沟处出现丘疹、湿疹、红斑、结节或溃疡和炎症分泌物。 2.有包茎者可触到肿块、结节或包皮口溢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3.肿块增大可呈菜花样或癌瘤破溃并感染,分泌物恶臭。 4.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诊断依据
1.有包皮阴茎头炎、湿疹、慢性溃疡等病状。 2.活检为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或黑色素瘤。
治疗原则
1.早期肿瘤直径在1cm左右者可行放射治疗。 2.肿瘤较大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范围行部份阴茎切除或全切除术。同时行腹股沟淋巴活检。如阳性则行两侧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如股管淋巴有转移,则行髂淋巴清扫术。 3.化学疗法,常用争光酶素及平阳酶素。
用药原则
晚期有转移的病人,手术机会少,可用博莱酶素治疗,有时会取得良好效果。
辅助检查
阴茎癌一般根据局部体检和组织活检即可确诊,若怀疑有转移,则需加上检查框限“B”、“C”中检查专案。
疗效评价
1.治愈:(1)肿瘤切除,(2)腹股沟无转移,(3)切口愈合。 2.好转:(1)原发肿瘤切除不彻底,(2)腹股沟淋巴结已有转移,(3)伤口未愈合,(4)非手术治疗者用化疗、放疗治疗后,局部症状好转。 3.未愈:肿瘤未切除,症状和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