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伤后3天内发生的血肿且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在硬脑膜下血肿中,急性的发生率最高,约占70%。常继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特别是对冲性脑挫裂伤。挫裂伤灶是出血的主要来源,少数出血为静脉窦旁桥静脉撕裂引起。早期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相似,伤后多呈持续昏迷,且因血肿增大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常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受压和脑疝表现。及时手术减压虽能挽救部分伤员的生命,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原因不仅由于出血,更主要是因为严重的多发性脑挫裂伤和继发性脑水肿所致。
临床表现
1.伤后昏迷较重,中间清醒期或好转期少见,继而昏迷程度渐加深。 2.局源性脑症状较多见,如偏瘫、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 3.喷射性呕吐和躁动较多见,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不久,双侧瞳孔亦散大,出现去大脑强直和病理性呼吸等表现。
诊断依据
1.有头伤史,伤后昏迷较重,有或无“中间清醒或好转期。” 2.有脑挫裂伤和进行性脑受压征象。幕上血肿常出现同侧颞叶勾回疝综合征。晚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病理性呼吸。 3.幕上血肿时,颅脑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可有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大小。 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止血和减压。 2.保守治疗:血肿较小,临床症状稳定时采用,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3.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 2.术后的重症病人需酌情使用脱水药物。 3.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注意肺部感染。 4.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液体和支援疗法(如输血、使用人血白蛋白等)。 5.给予神经营养性药物。 6.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
辅助检查
1.颅骨X线摄片能t解有无颅骨骨折,对判断头部着力部位、出血来源和血肿的位置、类型有帮助。 2.头部CT应作为首选检查专案,具有简便、安全、可在短时间内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数目等优点,对于额叶底、颞叶底和两侧性血肿的诊断往往较脑血管造影更具有优越性,可以减少血肿的漏诊。 3.头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根据血肿的外形、血肿的占位效应(如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移位等征象)以及血肿侧脑皮质受压征象来诊断,其在急性期的阳性发现不及CT检查。 4.在无CT和磁共振成像设备时,脑血管造影检查仍然是较好的检查方法,只要病情允许,应积极进行检查以获得明确诊断。 5.脑电图检查多在后期进行,尤其对外伤后癫痫的检查有定位诊断意义。 6.后期出现脑局部功能损害或继发脑干损害,可分别进行ECT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血肿消失,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遗有颅骨缺损。 2.好转:血肿消失,症状好转,遗有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3.未愈:血肿未完全消失、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