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中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9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 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署。 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中暑高热;(2)中暑衰竭;(3)中暑痉挛;(4)日射病。

临床表现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诊断依据
1.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 2.发热、头晕、头痛、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昏厥、昏迷、痉挛。

治疗原则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用药原则
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辅助检查
1.对轻症中暑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重症中暑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合并症。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有轻微肝肾功能损害。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昏迷、心肺功能衰竭。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5.244 second(s), 1011 queries, Memory 2.8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