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农业 » 正文

稻恶苗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5
水稻恶苗病是由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有性态为藤仑赤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又称徒长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

[诊断] 病苗细长,叶色淡绿,比健苗高,病株节间伸长,茎节上逆生不定根,茎杆逐渐变褐,腐烂,其内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在垂死或死亡病株的叶鞘和茎杆上可产生淡红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可见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子囊壳)。抽穗期后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为褐色,不结实或在颖壳接缝处产生淡红色霉层。该病常见症状是稻株徒长,但也有呈现矮化或外观正常的现象。

[发病规律] 带菌种子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病稻草。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潜伏种子内越冬,在浸种过程中污染无病种子。另外,病稻草做铺盖物,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可传播到健苗,从水稻茎部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再侵染。一般土温在30~35℃时,最适合发病,20℃以下或40℃以上都不表现症状。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因此,秧苗栽插过深、拔秧后过夜等有利于病菌侵染。

[防治] 此病以种子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建立无病留种田和进行种子处理是关键的防病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不在病田及附近田块留种。
(2)种子处理 ①抗菌剂浸种: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3天后直接催芽;②温汤浸种:52~55℃温水浸种30分钟,灭菌效果较好。③药剂浸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动2~3次。
(3)清除菌源,及时拔除病株,减少再侵染。
(4)处理病稻草,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覆盖物和捆秧把。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