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动物学 » 正文

鼠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6

兔形目鼠兔科的1属,通称为鼠兔,又名鸣声鼠、石兔。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因牙齿结构(如具两对上门齿)、摄食方式和行为等与兔子相象,故名。共约23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也产。

鼠兔体型小,体长10.5~28.5厘米,耳长1.6~3.8厘米;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头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无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与它们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有关;毛被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在亚洲,栖息于海拔1200~5100米间;在北美,栖息于海拔90~4000米间。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多数有储备食物的习惯。繁殖期4~9月(或延至10月),每年产仔1~3窝,每胎2~11仔。

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中国古籍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

鼠兔属北美洲有2种,即北美鼠兔和斑颈鼠兔;欧洲有1种,即高山鼠兔(见彩图高山鼠兔(Ochotona alpina));其余全部集中于亚洲。青藏高原占14种,为现生鼠兔的分布中心与演化中心。

栖息于草原上的鼠兔,如达乌尔鼠兔和黑唇鼠兔,除吃掉大量牧草外,密集的洞穴和跑道,严重地破坏大片牧场,并能造成水土流失。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